苹果

编辑
本词条由“小小编” 建档。

苹果(学名:MaluspumilaMill.),又名西洋苹果、黄元帅、嘎啦、柰等,为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的一种落叶乔木;其原产于欧洲及亚洲中部,在全世界温带地区均有种植;适生于海拔50-2500米的山坡梯田、平原矿野以及黄土丘陵等处。苹果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2℃,较耐寒,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合有丰富的有机物、排水良好,而又能保持适量水分的壤土、粘壤土或砂壤土中。 苹果...

苹果(学名:Malus pumila Mill.),又名西洋苹果、黄元帅、嘎啦、柰等,为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的一种落叶乔木;其原产于欧洲及亚洲中部,在全世界温带地区均有种植;适生于海拔50-2500米的山坡梯田、平原矿野以及黄土丘陵等处。苹果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2℃,较耐寒,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合有丰富的有机物、排水良好,而又能保持适量水分的壤土、粘壤土或砂壤土中。

苹果物种起源

编辑

苹果起源于亚洲近东地区至亚洲西部的野生苹果,曾经历过复杂的自然杂交和人工培育过程。因为苹果属各个种的染色体都是2n=34,故彼此之间可自由杂交,有研究表明,苹果最初是从森林苹果(M. sylvestris Mill.)、M. dasyphllus Borkh.和M. praecox Borkh.等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是欧洲最早的栽培苹果;而欧洲和苏联栽培的酸苹果品种群,其祖先还有来自亚洲西部的野生种M. astracaica Dum.。17世纪后,美洲移民培育出大量新的优良品种,苹果学名在美国等地已改用“M. domestica Borkh.”;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绵苹果就已经在中国西北部栽培,中国新疆伊犁地区的新源、巩留等地尚有大片的野生苹果林和红肉苹果(M. pumila var. niedzwetzkyana),故有研究认为中国绵苹果可能是与欧洲苹果同源而经不同选育演化的结果。

苹果

苹果栽培历史

编辑

苹果原生分布于中亚细亚至欧洲的北半球地区,为人类社会最早引用于栽培的果树之一,早在公元前三世纪,苹果已在罗马和希腊栽培。此后,随着移地而传播于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最盛,经济价值较高的落叶果树。

欧美国家

苹果在欧洲的栽培历史比中国早,已有3000-4000年的历史。早在溯栖居民(Lake dweller)时代的遗迹中就发现有炭化的野生苹果,当时苹果的大小与现在的小苹果差不多;公元前300年,在Theopnragtug的著作中就记载着苹果;罗马时代,盖乌斯·普林尼·塞孔杜斯(拉丁语:Gaius Plinius Secundus)在《自然科学史》(也称《自然史》,英文名:Naturalis Historia)中,记载了30多个苹果品种名;16世纪前欧洲栽培的苹果为小苹果,多呈野生状态;16世纪以后,才盛行栽培和加以改良;在19世纪才逐渐育成大果实的新品种,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苹果在量和质上已经成为欧洲苹果的主产地;待发现北美新大陆后,早期的移民将苹果种子和苗木带到东部沿海一带,经过数年后就开始结果;因为苹果是实生繁殖,故其变异较多,加之美国苹果的栽培是从东部开始的,所以美国不仅选育出了多数品种,而且将其逐渐扩展到太平洋沿岸;20世纪后,俄勒冈及华盛顿两州出现为新的栽培中心,美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苹果产地。

东亚国家

中国

亚洲东部自古以来人工栽培的只有Malus asiatica Nakai(中国古称林檎,现名沙果、花红,在日本引进以前称为林檎,引进后为和苹果)一种,原产地不详,但自古以来就在中国栽培,日本及朝鲜所栽培的均有中国引进。

从1世纪前后起,与林檎并列的,在中国还有一种称为“柰”。这种柰被认为是现代的苹果,或者是苹果与沙果等的杂种;其最早可能是从新疆开始,以后逐渐向东传播。先秦以前未见著录,入汉以后始见《西京杂记》记述,称之为柰,且有白、青、赤三种,汉宫上林苑有白柰、紫柰、绿柰;六世纪初,郭义恭在《广志》中称柰干为“频婆粮”,始见频婆之名;十二世纪初,在寇宗奭《本草衍义》和唐慎微《证类本草》中均有菴罗果的记述,谓“树生状若林檎而极大”,“西洛甚多,……七夕前后已堪吓㗖。色黄如鹅梨,才熟便松软”;在《大明一统志》中对菴罗果的记述云“俗名香盖,乃果中极品,种出西域,亦柰类也”,显然,这是指苹果;十七世纪中,在王象晋的《群芳谱》中始见苹果之名,并云“出北地,燕赵者尤佳,接用林檎体,树身耸直。叶青似林檎而大,果如梨而圆滑,生青,熟则半红半白或全红.光洁可爱玩,香闻数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美。”,生动形象的描述了本地栽培苹果的特性;19世界50年代以后,中国河北省开始利用苹果的种质资源进行品种选育工作;70年代以后,已经陆续选育出用于生产的品种。

日本

约10世纪,在日本的书籍中有柰子(唐梨)、林檎的名称,但当时实物是否引进,还未曾可知;镰仓时代中期,林檎以作为日常果子(果品)出现;到了德川时代,林檎的栽培已在各种文献中明确记载;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劝业寮于1872年引进了75种苹果的品种,并在北海道进行繁殖,到1875年才开始分发到日本各地。

苹果形态特征

编辑

乔木,高可达15米,多具有圆形树冠和短主干;小枝短而粗,圆柱形,幼嫩时密被绒毛,老枝紫褐色,无毛;冬芽卵形,先端钝,密被短柔毛。

苹果

苹果枝干

叶片椭圆形、卵形至宽椭圆形,长4.5-10厘米,宽3-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具有圆钝锯齿,幼嫩时两面具短柔毛,长成后上面无毛;叶柄粗壮,长约1.5-3厘米,被短柔毛;托叶草质,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密被短柔毛,早落。

苹果

苹果的叶

伞房花序,具花3-7朵,集生于小枝顶端,花梗长1-2.5厘米,密被绒毛;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被绒毛;花直径3-4厘米;萼筒外面密被绒毛;萼片三角披针形或三角卵形,长6-8毫米,先端渐尖,全缘,内外两面均密被绒毛,萼片比萼筒长;花瓣倒卵形,长15-18毫米,基部具短爪,白色,含苞未放时带粉红色;雄蕊20,花丝长短不齐,约等于花瓣之半;花柱5,下半部密被灰白色绒毛,较雄蕊稍长。

苹果

苹果的花

果实

果实扁球形,直径在2厘米以上,先端常有隆起,萼洼下陷,萼片永存,果梗短粗。

苹果

苹果果实

物种分布

编辑

苹果原产于欧洲及亚洲中部,在全世界温带地区均有种植;在中国,主要栽培于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四川等省区。

其适生于海拔50-2500米的山坡梯田、平原矿野以及黄土丘陵等处;在中国,其主产区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为500-600厘米,日照充足、空气干燥。

苹果

世界苹果分布图

生长习性

编辑

苹果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2℃,若温度过高,枝叶过旺,易于落果,温度过低,果实不能充分成熟;冬季过于温暖,不能充分休眠,影响翌年萌芽和开花;其较耐寒,在零下25℃下不易冻伤,但在30℃下,有些品种较易受冻害;其地下根系的耐寒力较地上部为弱,冬季根系在零下7-12℃,即有冻害。此外,苹果还适宜栽培在土层深厚,合有丰富的有机物、排水良好,而又能保持适量水分的壤土、粘壤土或砂壤土中。花期5月,果期7-10月。

苹果

生长在盆栽里的苹果

繁殖方式

编辑

苹果属异花授粉植物,为虫媒花,需依靠昆虫来进行自然繁殖;其访花昆虫有5目14科32种,其中膜翅目(Hymenoptera)、双翅目(Diptera)和鳞翅目(Lepidoptera)为访花优势目;在苹果的开花期间,访花昆虫主要为膜翅目的蜜蜂科、条蜂科、壁蜂科、地蜂科;其次为双翅目的食蚜蝇科。经过实验证明,意大利蜜蜂和毛附黑条蜂为苹果的主要传粉昆虫。

苹果

蜜蜂正在苹果花上传粉

栽培技术

编辑

育苗方式

播种繁殖

苹果可采用播种繁殖,有春播、秋播和冬播三个时期,但常选择秋播和冬播,以减少种子长期进行砂藏的劳力。播种有床播和直播两种方式,床播先将种子播在苗床内,待幼苗长出2-4片真叶时,再按一定的株行距移植于育苗地;直播通常采用畦条播法,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和播种深度来进行播种,待幼苗长出2-4片真叶时可进行定苗。播种后,需立即覆盖上一层薄土。

嫁接繁殖

苹果也可采用嫁接繁殖,一般选择发育健壮、无病虫害、丰产、抗逆性强的优良母树上生长健壮、芽眼饱满的发育枝条作为接穗,可采用芽接或枝接的方法;芽接有“T”字形芽接和套接两种方法,枝接有切接、劈接两种方法;接后需加强管理。此外,当秋季接芽没有成活或当时砧木粗度不够未能进行芽接的砧木可在第二年春季进行枝接。

苹果

苹果正在嫁接

水肥管理

在苹果的管理中,需及时并充分地供应肥料和水分,以促进苹果增产。在苹果的灌溉时期,需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根据果树需要,适当进行。一般可与追肥结合进行,若有灌溉条件,在一年之内至少灌水四次:第一次在早春萌芽期,第二次在新梢旺盛生长期,第三次在6-7月,第四次在11月中、下旬;每次灌溉必须有充足的水量,灌溉方法须采用沟灌,切忌大水漫灌,以免破坏土壤结构;灌后必须覆盖上土。此外,还要对苹果进行分期追肥,开花前进行第一次追肥,开花10天后进行第二次追肥,幼果膨大期、花芽分化进行第三次追肥,果实肥大期再进行2-3次追肥,果实采收后再用硝酸铵或硫酸铵再次进行追肥,到9月中旬和10月需结合深翻,施用基肥,分层施用有机、无机混合肥料。

苹果

栽培在地边的苹果

整形修剪

苹果的修剪需根据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树龄的大小(幼年树、结果盛期、老树)及树势强弱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和不同的修剪程度。通常幼树以短截和疏剪并用,结果初期和结果盛期以疏剪为主,适当地配合短截,以轻剪为原则,老树可适当的采用短截,必要时可适当的重剪。此外,需注意各枝条的适当分配,树的上、下、内、外所有枝条需分配均匀,不过密,也不过稀。

苹果

苹果正在修剪

病虫害防治

苹果上常发生的病害主要为苹果腐烂病、苹果花叶病、小叶病、根头癌病、褐斑病及白粉病等,发生的虫害主要为苹果食心虫、潜皮蛾、介壳虫类、卷叶虫类等,可采取及时扫除并烧掉落叶、杂草,注意果树冬季树体管理(如刮除主干和大枝上干枯的老树皮、涂白、补洞等)、合理施肥,合理修剪等农业防治措施,也可采用有机杀虫剂和有机杀菌剂来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苹果

苹果枝干上的苹果腐烂病

采收

苹果采收时,应先采树冠下部和外围的果实,后采内膛和树冠上都的果实,摘果时宜多用梯子,少上树,以免碰伤花芽和叶芽。采果时需保证果实完整无损,防止折断果枝,避免果实受到指甲伤、碰压伤、刺伤和磨擦伤等;采收双果或多果时,宜双手同时采摘,防止果实掉落。对果柄不易脱落的品种,采摘需更加注意防止掉把。此外,采果筐(篮)要轻便,坚固、内部柔软而且便于装果和卸果,筐上要有钩,以便悬挂在树上。

苹果

采收苹果

包装与储藏

采收下的苹果果实,需随即运到选果场进行分级包装,使之整齐而紧密地排列在包装容器中,以便运输和贮藏。装封完毕的果箱、果筐需按品种和等级堆存,以备发运或入库贮藏;苹果的贮藏主要有沟藏、土窖贮藏、土窑洞贮藏、自然通窖贮藏、冻藏及冷库贮藏等方法。

苹果

苹果的包装

保护

编辑

中国苹果的野生种有17种,其资源极为丰富,拥有许多原始种,并形成了天然的苹果野生群落,其有两大分布区,分别为新疆分布区和横断山脉分布区;由于气候变化、人为干扰等因素,导致其资源不断下降,因此苹果于2013年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并评为EN(濒危)物种。此外,对苹果野生资源的收集保存开展较早,其中保存数量较多的有美国吉内瓦实验站、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俄罗斯巴普洛夫斯克实验站和迈科普实验站等。

用途

编辑

食用营养

苹果果实的可食部分占81%(去皮),每百克可食部分含0.2克蛋白质、0.1克脂肪、13-16克的水化合物、1克粗纤维、0.2克灰分、11毫克钙、9毫克磷、0.3毫克铁、0.08毫克胡萝卜素、0.01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毫克尼克酸及5毫克抗坏血酸,营养丰富;其可通过多种方式食用,可生吃,也可烘烤或炖煮,常出现在一些肉类的菜肴中;有时也作为咸味食品的成分之一,如香肠和馅料等。果实除鲜食外,可制作成果酒、果汁、果酱、果冻胶、果脯、果醋、果干、果丹皮、糖水罐头等,也可制成苹果酱、苹果派、苹果酥、苹果汁、苹果醋、苹果黄油、苹果果冻和苹果蛋糕等,还可用来生产各种酒精饮料,如苹果杰克、卡尔瓦多斯和阿菲尔韦因等。此外,在英国,苹果还可制成太妃糖苹果;在美国,其果实可制成糖果苹果和焦糖苹果。

苹果

苹果干

苹果

用苹果做成的蛋糕

苹果

苹果酱

苹果

苹果汁

工业原料

苹果的树皮可用来提取黄色染料;木材较坚硬、紧凑、细致,可作为制作手杖、家具、木槌头、伞柄、齿轮、钢琴、工具等材料,还可作为燃料;果实是果胶的来源,可在果酱等中用作增稠剂,在实验室中用作培养基;种子中的油可被用作照明剂,也可用于制造化妆品的原料,经济效益较高。

医学药用

据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记载,苹果甘、酸、凉;具有生津、除烦、益胃、醒酒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津少口渴、脾虚泄泻、食后腹胀及饮酒过度的症状;其皮主要用来治疗反胃吐痰;叶具有凉血解毒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产后血晕、月经不调、热毒疮疡及烫伤的症状。

危害

编辑

毒性

苹果种子含有少量的苦杏仁苷,为一种称为氰苷的糖和氰化物化合物。摄入少量苹果种子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但食用极大剂量会导致不良反应。由于在氰化物离子释放之前,需要水解氰苷,所以毒性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才生效。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有害物质数据库没有记录到食用苹果种子导致苦杏仁苷中毒的病例。

苹果

苹果种子

过敏反应

一种常见于北欧的苹果过敏症称为桦树苹果综合症,见于对桦树花粉过敏的人。过敏反应是由苹果中类似于桦树花粉的蛋白质所引起的,受这种蛋白质影响的人就会出现过敏,从而引起口腔过敏综合征(OAS),其症状主要为口腔和喉咙瘙痒、炎症,极少数可危及生命。但只发生在食用生水果时。此外,苹果的多样性、成熟度和储存条件可改变单个水果中存在的过敏原量,储存时间长也会增加桦树苹果综合征的蛋白质数量。

在其他地区,如地中海,有些人对苹果也有不良反应,这种过敏也包括OAS,但通常有更严重的症状,如呕吐、腹痛和荨麻疹等,并可危及人的生命。患有这种过敏症的人也会对其他水果和坚果产生反应,并且烹饪不会分解这种引起特殊反应的蛋白质,因此受影响的人是不能吃生的或煮熟的苹果。

产业发展

编辑

世界产量

2011-2012年,世界苹果种植面积约500万公顷,产量约6800万吨,产值200亿美元以上;2015-2016年,世界苹果总产量为7701.90万吨,比2014-2015年的7645.20万吨增长0.74%,其中苹果年产量超过200万吨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中国、欧盟27国、美国、土耳其和印度,这5个国家和地区的苹果产量达到6472.10万吨,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84.03%;2018年世界苹果产量为8600万吨,中国产量占总量的46%,第二生产国为美国和波兰;2021年,全球苹果总产量为9314万吨,高于14年的约8310万吨。

中国产量

1949年,中国辽宁省复县得利寺人民公社的苹果生产,占总收入的90%;山东烟台幸福人民公社的苹果生产,占总收入的80%;1978—1984年为中国苹果生产的稳定发展时期,苹果生产发展缓慢,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从1978年的67.89万公顷和227.52万吨分别增长到1984年的75.69万公顷和294.12万吨,面积年均增长量仅1.3万公顷,产量年均增长量仅11.7万吨;1985—1996年是中国苹果生产的快速发展时期,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迅速增加,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年均增长量分别达18.25万公顷和75.15万吨;1996年全国栽培面积达历史新高,持续增加;2003年中国苹果面积为190.04万公顷,产量达2110.18万吨;2003年以后,苹果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苹果生产进入缓慢增长期,这一时期苹果栽培面积增长缓慢,但总产量快速增长;2018年苹果栽培面积仅193.86万公顷,而产量达3923.34万吨;2021年,中国总产量为4597万吨,其中烟台苹果栽培面积280万余亩,总产量为574.64 万吨。

相关变种

编辑

苹果有很多变种,其中的果树栽培上有意义的主要有三种:

名称学名形态特征其他图片
乐园苹果Malus pumila var. paradisiaca树高可达10-15米;单叶互生,叶椭圆形,具叶柄;伞房花序;红色果实可用分株、压条、扦插繁殖,且易于成活,可供苹果的矮化砧木用苹果
道生苹果Malus pumila var. praecox稍有矮化,高约为5-6米,为灌木型乔木主干附近发生的根蘖可供分株或压条繁殖,抗寒力较强,可供作苹果砧木用苹果
红肉苹果Malus pumila var. niedzwetzkyana落叶小乔木,株高8米;叶卵形至椭圆形,长5-10厘米,先端尖,基部广楔形,叶缘有细尖齿,幼叶及新生叶顶部紫红色米丘林培育的红肉品种是利用本变种而育成;株高甘肃敦煌的冬红果也属于这个类型苹果

相关品种

编辑

苹果为著名落叶果树,栽培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其品种可分为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四类;其中早熟品种约7月份成熟,主要有红蒙派斯、辽伏、甜黄奎等。其中红蒙派斯的树势强健,萌芽率低,发枝少,果实扁圆形,淡黄绿色,有红晕,果重120克,果肉白色,松脆,果汁中多;辽伏果实扁圆形,黄绿色,稍有红晕,平均重100克左右,果肉黄白色,质脆,品质中上等;甜黄奎强健,树冠矮小,果实短圆锥形,淡绿色,成熟后有暗红色条纹,平均重90克,果肉绿白色,质脆、汁多,味甜。

苹果

甜黄奎苹果

苹果

辽伏苹果

苹果的中熟品种约8月份成熟,主要有夏力蒙、金塔干、祝光、伏锦等。夏力蒙树势强健,树姿半开张,树冠中大,果实扁圆形,整齐,重约80克,果肉黄白色,质脆、汁多,味酸甜;金塔干果实圆锥形或扁圆形,底色黄绿,有红霞和紫红色的断续条纹,平均重120克,果皮厚鞣,果肉黄白色,质软较粗,汁多,有香气;祝光果实长圆或近圆形,重约140克,底色黄绿,熟后有红条纹,果肉白色、松脆、汁多、味甜,有香气;伏锦果实圆锥形,重150克。底色黄绿,具浓红色粗条纹,从梗洼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果肉黄白色,质脆、汁多、味甜,有芳香。

苹果

夏力蒙苹果

苹果的中晚熟品种约9月份成熟,主要有秋力蒙、阿波尔特、金冠及元帅系苹果等。秋力蒙果实扁圆形,重约130克,底色黄白,向阳面有红晕,果面光滑,果肉乳白色,质细、肉松,果汁中多,味酸甜,有香气;阿波尔特果实广圆锥形或圆形,平均果重300克,最大果重800克,果面光滑,底色黄绿,果梗短,果皮厚糅,果肉黄白色,质粗松,汁较多;金冠果实圆锥形,金黄色,成熟后阳面有红晕,重约200克左右;元帅系苹果主要有元帅(dolieious)、红星(Starking)、新红星(Starkrimson)、红冠(Richard Delieious)等,代表品种为红星。

苹果

元帅系黄元帅苹果

苹果

红星苹果

苹果的晚熟品种约10月份成熟,主要有国光、胜利、富士、赤阳、青香蕉等。国光果实扁圆或近圆形,重约150克,黄绿色有红霞和暗红色断续条纹,果肉黄白色,致密、汁多、脆,品质上等;胜利果实短圆锥形,重约190克,底色黄绿,有浅红色晕和红条纹,果肉乳黄色、细而致密、汁多;富士果实圆形或扁圆形,平均重200-250克,底色黄绿,有鲜红条纹或全红,果肉黄白色、细脆、汁多、味甜、稍香;赤阳果实短圆锥形,平均重200克,底色黄绿,被有暗红霞和断续条纹,有灰白色锈,果肉青黄色,汁多、松脆、味甜;青香蕉果实短圆锥形,肩部宽,尊部有5个隆起,重约200克,淡绿色,阳面有红晕,稍有银白色锈,果肉黄白色,致密、松脆,汁中多,酸甜适口,香味浓。

苹果

富士苹果

延伸文化

编辑

神话故事

苹果出现在许多宗教中,通常作为一种神秘果或禁果在北欧神话中,13世纪,由Snorri Sturluson撰写的散文Edda中描绘的女神Iðunn向众神提供苹果,赋予他们永恒的青春;英国学者H·R·埃利斯·戴维森(H. R. Ellis Davidson)将苹果与日耳曼异教的宗教习俗联系起来,从而发展了北欧异教。在传统的基督教中,苹果被认为是夏娃哄骗亚当的禁果;在圣经时代,mālum(苹果)和mălum(邪恶),比较相似,所以都通常写成malum;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认为苹果是诱惑、人类堕落罪恶和罪恶的象征。在古希腊,苹果被认为是阿佛洛狄忒的神圣,向某人扔苹果代表对一个人的爱;同样,抓住它也表明一个人对这种爱的接受。

谚语

一直以来关于苹果有个谚语——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每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其最早记录于19世纪美国的《劳伦斯日报》,其原始短语为 "Eat an apple on going to bed,and you'll keep the doctor from earning his bread"(睡觉前吃一个苹果,你就可以不让医生挣钱了);在1890年,在美国的报纸中写着“Eat an apple going to bed,the doctor then will beg his bread.”(上床睡觉吃一个苹果,然后医生会乞讨他的面包)。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句话逐渐演变为“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an apple a day,no doctor to pay”和“an apple a day sends the doctor away”等人们熟知的谚语。尽管有谚语,但仍没有证据可证明每天吃苹果对健康重大影响。

通俗文化

不少公司、企业都以苹果为公司或品牌名字,如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和罗纳德·杰拉尔德·韦恩(Ron Wayne)等联合创建的苹果公司等。

苹果

苹果公司

中国平安夜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大学生接触了部分西方留学生、外籍教师,了解了西方的文化传统,也过起了圣诞节,并且在这个节日里添加了中国的传统元素;由于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同音,因此中国人就寓以苹果“平安”的吉祥含义,并在平安夜这天吃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苹果

平安夜时吃的苹果

相关研究

编辑

苹果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主要有黄酮类、酚酸类和三萜类等三类化学成分,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决定了苹果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菌、降血糖等药理活性,其中苹果总多糖和总黄酮对小鼠肝损伤也具有保护作用。Kelly等研究学者对4种苹果品种的总多酚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苹果果皮中总多酚含量高于苹果果肉,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白雪莲等研究学者采用10种溶剂对苹果渣中苹果多酚进行提取,发现极性强的溶剂提取的多酚得率高,对DPPH自由基(一种很稳定的氮中心的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也较好。此外,对苹果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皮、叶、根、树枝、果肉等部位,而苹果花的动态研究主要集中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动态变化方面,关于苹果花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还未曾报道。

百科词条作者:小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pedia.cn/7249/

(32)
词条目录
  1. 苹果物种起源
  2. 苹果栽培历史
  3. 欧美国家
  4. 东亚国家
  5. 中国
  6. 日本
  7. 苹果形态特征
  8. 果实
  9. 物种分布
  10. 生长习性
  11. 繁殖方式
  12. 栽培技术
  13. 育苗方式
  14. 播种繁殖
  15. 嫁接繁殖
  16. 水肥管理
  17. 整形修剪
  18. 病虫害防治
  19. 采收
  20. 包装与储藏
  21. 保护
  22. 用途
  23. 食用营养
  24. 工业原料
  25. 医学药用
  26. 危害
  27. 毒性
  28. 过敏反应
  29. 产业发展
  30. 世界产量
  31. 中国产量
  32. 相关变种
  33. 相关品种
  34. 延伸文化
  35. 神话故事
  36. 谚语
  37. 通俗文化
  38. 中国平安夜
  39. 相关研究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