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琉西帝国

编辑
本词条由“小小编” 建档。
塞琉西帝国是由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塞琉古一世创建的希腊化国家,以叙利亚为中心,包括伊朗和美索不达米亚在内(初期还包括印度的一部分)。公元前312年到前129年期间,塞琉西帝国发生了严重的暴乱,更远的东方地区也已纳入其版图。在接下来的20年间,塞琉西帝国与安条克一世控制了叙利亚、马其顿和小亚细亚的绝大部分领土。然而,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巴克特里亚脱离王朝控制,塞琉西帝国逐渐失去对东方地区的影响力。塞琉...

塞琉西帝国是由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塞琉古一世创建的希腊化国家,以叙利亚为中心,包括伊朗和美索不达米亚在内(初期还包括印度的一部分)。公元前312年到前129年期间,塞琉西帝国发生了严重的暴乱,更远的东方地区也已纳入其版图。在接下来的20年间,塞琉西帝国与安条克一世控制了叙利亚、马其顿和小亚细亚的绝大部分领土。然而,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巴克特里亚脱离王朝控制,塞琉西帝国逐渐失去对东方地区的影响力。塞琉西帝国是希腊化时期最主要的国家之一,有时也被称为塞琉西王国或塞琉西帝国。

面积变化

编辑

前301年 3,000,000 km²前240年 2,600,000 km²前175年 800,000 km²前100年 100,000 km²

简介

编辑

希腊化国家中版图最大者,领有西起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东达印度的广大地区。因以叙利亚为统治中心,又称叙利亚王国。都城安条克。塞琉古一世(号胜利者,前312~前281在位)是马其顿人。公元前305年正式称王,进而向东扩张领土,自伊朗远至印度河,与印度孔雀王朝旃陀罗笈多(月护王)订立和约,转而西进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公元前281年,他渡赫勒斯滂(今达达尼尔海峡),企图占领马其顿;同年被刺身死。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后,塞琉西王国与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争夺巴勒斯坦,导致东部领土大部分丧失。伊朗东北部的帕提亚(安息)和中亚的巴克特里亚王国相继独立。安条克三世(号称大帝,前223~前187在位)以20年的不断战争收复东部已失的大部分领土,但于公元前188年被罗马人败于马格内西亚,因而丧失了小亚细亚。安条克四世(前175~前163在位)南进一度占领下埃及。此后,王国领土日趋缩小。公元前141年,美索不达米亚并于帕提亚帝国。公元前64年,罗马的G.庞培将叙利亚并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

历史

编辑

亚历山大帝国的分割(前323年—前281年)

亚历山大大帝虽然在短时问内征服了波斯帝国,他的早逝却没有为这辽阔的泛希腊帝国留下一个成年的继承人。帝国在前323年由帕迪卡摄政,而疆土则由各将军(及后成为总督)于巴比伦分封协议所瓜分。

塞琉古的冒起

亚历山大的将领互相争夺他帝国的最高权力,其中埃及总督托勒密率先挑战国规,迫使帕迪卡交出部份权力。托勒密的反叛导致帝国重新分割——特里帕拉迪苏斯分封协议(前320年)。塞琉古协助行刺帕迪卡并获分得巴比伦行省,并从此残暴地扩张他的统治势力。塞琉古在前312年自行建立塞琉西帝国,称为塞琉古一世。他的统治范围除了巴比伦,还包括亚历山大帝国在东部庞大的一部份。塞琉古西进至印度,并与旃陀罗笈多(又称月护王)达成协议,以他在东面的边界换取500头战象,这些战象后来在伊普苏斯战役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是西方世界战象的滥觞。

伊普苏斯战役

随着与利西马科斯在伊普苏斯战役(前301年)战胜了安提柯一世,塞琉古一世控制了东安那托利亚及西叙利亚。在西叙利亚,他在奥龙特斯河建立新首都,并以他父亲的名字安条克命名。他又在巴比伦北部的底格里斯河建立另一首府塞琉西亚。在前281年塞琉古在库鲁佩迪安战役中打败了他从前的盟友利西马科斯后达至颠峰。塞琉古扩张版图至整个安那托利亚。他甚至企图吞并利西马科斯在欧洲的疆土-包括色雷斯及他的故乡马其顿,但却在登陆欧洲时被托勒密二世刺杀。他的儿子及承继人安条克一世眼见无法得到其父未能征服的亚历山大帝国在欧洲的部份,便只好离去,但他仍几乎拥有帝国在亚洲的整个庞大领土。他的竞争对手有马其顿的安提柯二世和埃及的托勒密二世。

过度扩张的疆土

然而,即使在塞琉古一世在生时,塞琉古帝国东面的领土已不易管治。前304年,塞琉古入侵印度(现代巴基斯坦旁遮普邦),与孔雀王朝的建国人旃陀罗笈多(又称月护王)对抗。据说旃[zhān]陀罗笈[jí]多动员十万将领及九千头战象。两国君主最后签订和约,塞琉古交出印度河到现今阿富汗的疆土,以交换旃陀罗笈多不少于五百头的战象,这批战象在之后的伊普苏斯战役发挥显著的作用。两国的和平是配以“联姻”,意味着两个王族的联姻(可能是一个塞琉古王朝的公主许配给孔雀王室)或希腊人与印度人通婚。塞琉古曾任命麦加斯梯尼为驻旃陀罗笈多朝廷的大使,多次到访当时的国都华氏城(现今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麦加斯梯尼在其著述的《印度志》详细记叙了印度及旃陀罗笈多的统治。塞琉古及后再任命代马库斯为驻旃陀罗笈多的儿子宾头沙罗朝廷的大使。其他于塞琉古在世时失去的领土还有在伊朗高原东南的格德罗西亚(即现今巴基斯坦西南的俾路支省),以及在格德罗西亚以北、印度河西岸的阿拉霍西亚。安条克一世(前281年-前261年在位)与安条克二世(前261年-前246年在位,安条克一世之子)皆面对来自西面的威胁,包括与托勒密二世的多次战争及小亚细亚凯尔特人的入侵,使他们不能专注于保持帝国东部团结一致。在安条克二世统治的尾段,巴克特里亚省总督狄奥多图斯、帕提亚省总督安德拉哥拉斯及卡帕多细亚省总督阿里阿拉特等各省总督纷纷同时宣布独立。

巴克特亚里的分离

约前245年,巴克特里亚省总督狄奥多图斯宣布独立并建立巴克特里亚王国。王国充满希腊文化色彩,其统治至约前125年,直至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德米特里一世于前180年前后入侵印度,将喀布尔、犍陀罗和旁遮普等地纳入王国版图。

帕提亚的分离

约前245年,帕提亚省总督安德拉哥拉斯与巴克特里亚的狄奥多图斯同时宣布独立,但随即在前238年前后被帕提亚人首领阿尔沙克所杀及接收帕提亚属地。阿尔沙克建立安息王朝,成为及后强大的帕提亚帝国的奠基石。

失色与中兴

前246年,在安条克二世之子塞琉古二世登基之时,塞琉古帝国仿佛已到了最低潮。塞琉古二世在第三次叙利亚战争中给埃及的托勒密三世打败,之后又忙于应付他弟弟安条克·伊厄拉斯发动的内战。乘着塞琉古王朝注意力分散之利,巴克特里亚及柏提亚相继脱离帝国。帝国亦差不多因高卢人在加拉太建立了一个半独立半希腊化王国─阿塔罗斯王朝─而失去在小亚细亚的控制权。该王国在比提尼亚(小亚细亚西北)、本都及卡帕多细亚等地迅速壮大,并于阿塔罗斯王朝时期在西面的帕加马城宣称独立。但塞琉古帝国在前223年安条克大帝登基后出现中兴。虽然他在与埃及的第四次叙利亚战争未能成功,甚至导致他在拉法赫战役(又名加沙战役)前217年中难堪地战败,安条克大帝要证明他是自塞琉古一世以来最伟大的塞琉古君主。继在拉法赫战败后,安条克大帝在东面领土大规模进军十多年,恢复了如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等不受控制的诸侯─至少是表面上─的顺服,他甚至仿如亚历山大一样远征印度并与孔雀王朝国王沙里苏卡会面。在前205年大军西还时,安条克大帝接到托勒密四世的死讯时觉得情况有利他西征。安条克大帝与马其顿腓力五世秘密订立契约瓜分埃及以外的托勒密属地,并在第五次叙利亚战争将托勒密五世的势力驱逐出柯里叙利亚(即现今黎巴嫩东面的贝卡谷地)。前198年的巴尼亚战役进一步肯定了托勒密属地归于塞琉古帝国所有。安条克大帝至少恢复了帝国昔日的光辉。

罗马帝国的实力及再次瓦解

但安条克大帝的光荣并不持久。随着昔日的盟友腓力五世 (马其顿)在前197年败于古罗马,安条克认为是扩张至希腊的好机会。受到被放逐的迦太基将军汉尼拔的鼓励及与埃托利亚同盟结盟后,安条克入侵希腊。不幸地,这一决定却令他垮台。安条克在温泉关战役 (前191年)及马格尼西亚战役(前190年)战败给罗马,在前188年被迫签下难堪的阿帕米亚和约,迫使他放弃在欧洲的所有领土、将托罗斯山脉以北整个小亚细亚割让与帕加马及支付巨额赔偿金。安条克为筹措赔偿金而再次东征,在途中逝世(前187年)。塞琉古四世在位期间(前187–前175年),主要是措筹偿还赔偿金,他后来被首相希流多路刺杀。安条克四世试图在与埃及的战争中重拾塞琉古王朝昔日的光辉,他将埃及军队逐出阿历山大港,但却也被罗马公使盖乌斯·波皮利乌斯·拉埃纳斯迫令撤离。拉埃纳斯在安条克四周沙地上画一圆圈,并叫安条克在离开沙圈前决定是否撤出埃及。安条克选择了撤军。安条克四世后期,塞琉古帝国进一步瓦解。东部地区仍然近乎失控,帕提亚人接收了波斯的部份。而安条克冒急的希腊化–甚至反犹太化–行动触发起起马加比革命(在犹太的军事叛乱)。前164年,安条克在一次出征帕提亚人时逝世。

内战与日益腐败

安条克四世死后,塞琉古帝国政局日趋不稳。频繁的内战今中央权力极度脆弱。前161年,德米特里一世(塞琉古四世之子)推翻安条克五世(安条克四世之子)。德米特里试图恢复塞琉古政权,尤其是在犹太,却于前150年被亚历山大·巴拉斯推翻。巴拉斯冒允是安条克四世之子,背后有埃及人的支持。巴拉斯其后又于前145年被德米特里二世(德米特里一世之子)推翻。然而,德米特里二世却无法控制整个王国。首先有巴拉斯的残余势力继续支持巴拉斯之子登位成为安条克六世,继而有迪奥多特斯将军(取号特里丰)的篡位。与此同时,塞琉古的边疆控制权急速衰落。前143年,马加比革命使犹太人完全独立。帕提亚势力亦同时不断扩张。在前139年,德米特里二世在一场与帕提亚人的战役中落败被俘。这时候,整个伊朗高原落入了帕提亚人的控制中。安条克七世(德米特里二世之弟)最终恢复短暂的统一,但却有一个与哥哥不一样的下场:他在前129年另一场与帕提亚人的战役中被杀,塞琉古在巴比伦省的管治终于崩溃。安条克七世死后,塞琉古的所有管辖亦随即瓦解,国内各方势力为争夺塞琉古剩余的权力几乎变成无休止的内战。

塞琉古帝国的崩溃

塞琉古王朝的后期在前238年东部的安息(帕提亚)和大夏(巴克特里亚)独立之后,东部被贵霜王朝所扰,西面又面临罗马帝国的扩张,最终被罗马帝国和安息瓜分。

政治

编辑

与其他希腊化国王一样,塞琉古国王把王国视为自己打出的天下。他们也推行国王崇拜,强化王权,宫廷设有宰相、议事会、秘书处,高级官吏由王亲国戚和王室亲信们充任。叙利亚人、犹太人、波斯人和其他伊朗人被完全排除在官僚阶层之外达两代之久。即使至后来,他们也从未超过整个统治阶级人数的2.5%。塞琉古王朝接受了波斯的行省制,但控制比较松弛。全国分为25个省,72个府。行省设总督,财政归财务使,他直接向安条克的财务大臣负责。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偶尔负担的军事义务和不正规的纳贡。地方分权不利于国王对地方的控制,一有时机,边远地区的省份就尾大不掉。塞琉古王朝试图通过各地的希腊—马其顿人城市和移民地来达到辖下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统一,从而保证对各地的控制。前三任国王(塞琉古一世、安条克一世、二世)堪称为伟大的建城者。塞琉古一世就建了24个城市。城市一般保持希腊城市的外在特征:如部落、公民大会、议事会、行政官员、城市法令与财务规定等建置,以及体育馆、剧场、市场等公共设施。城市拥有国王给予的土地,城中也往往有一些当地的居民。他们或杂居,或住在专门的街区。有的城市由于地理条件优越,发展很快,象首都安条克有居民50万,底格里斯河上的塞琉西亚居民达60万。这些城市有一定的自治权。移民地则是军事殖民地而非城市,一般设于当地村庄的附近,由服役期满的军人屯驻。他们从国王那里接受必要的土地和安顿费。这种移民地从属于国王,但有自己的官员,对内部事务有一定的权力。小亚沿岸的希腊人城市,自治性较大。总体上看,新老希腊人城市、移民地都处在国王的控制之下,只是从属的程度有所不同。各种类型的城市与移民地的存在,虽然确实从外部加强了希腊—马其顿人对当地的控制与影响,但从内部也削弱了国王权力的集中。这些城市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与其说是政治的,毋宁说是文化上的。它们是希腊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汇之地,希腊化文化主要是从这些城市产生的。

土地制度

编辑

塞琉古王朝的土地制度与埃及托勒密王朝有同也有异。全国的土地都是“王田”,名义上归国王所有,但实际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不能统一。国王的租税较轻,大部分土地税仅1/10。王室土地由农民耕种,他们以实物或货币形式交纳租税。其余的王田以“让与”的形式来分配。有些“让与”是对既成事实的承认。高官显贵们接受赐田,新建城市由国王划给土地,军事殖民地的军人领取份地。本地原有城市和神庙的土地也因国王的旨意而增减。旧希腊城市的土地归城市全体公民占有。这些让与的土地主要由王田农夫(劳伊)耕种,也有的由占有者自己耕种(如军事份地、城市一般公民的土地),或由佃农、奴隶(如神庙土地)来耕种。王田农夫的处境与埃及的农民没有差别,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随土地的转移而更换主人,即使有的农民移居到别处,也不能割断与原居住地的关系,不得放弃应负的义务与责任。奴隶主要集中在城市和神庙。有的神庙拥有庙奴数千人,个别的大奴隶主也有千名奴隶。

商业与手工业

编辑

塞琉古王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甚为发达。连通东西的海陆商路,遍布各地的新旧城市与移民地,统一的货币(阿提卡制)和统一的语言(通用希腊语),都给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塞琉古王朝主要进行转手贸易,获取利益。东方的丝绸、香料,叙利亚、两河流域、希腊等地的精巧手工艺品,都经他们的中介而转运他方。商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王国与托勒密埃及往往因争夺商路而发动战争。商业的发达刺激了手工业的繁荣。吕底亚的萨狄斯城就是华美的地毯的制造中心,其他诸如金属冶炼、酿酒、玻璃制造、纺织印染等行业的产品也享有盛名。

历代君王

编辑

塞琉古一世(胜利者) (总督:前311年–前305年;国王:前305年–前281年)安条克一世(救星) (前291年起与父共治;单独统治:前281年–前261年)安条克二世(“神”) (前261年–前246年)塞琉古二世(英俊的胜利者)(前246年–前225年)塞琉古三世(救星) (前225年–前223年)安条克三世(大帝) (前223年–前187年)塞琉古四世(笃爱父亲的人) (前187年–前175年)安条克四世(神灵显赫的) (前175年–前164年)安条克五世(出身高贵的) (前164年–前162年)德米特里一世(救星) (前161年–前150年)亚历山大一世(“主人”) (前154年–前145年)德米特里二世(胜利者)(前145年–前138年)安条克六世(神灵显赫的)(前145年–约前140年)戴奥多特斯 (约前140年–前138年)安条克七世(施主) (前138年–前129年)德米特里二世(胜利者)(复位,前129年–前126年)亚历山大二世(“奴隶”)(前129年–前123年)克利奥帕特拉·特阿 (前126年–前123年)塞琉古五世(笃爱母亲的人) (前126年/前125年)安条克八世(鹰钩鼻子)(前125年–前96年)安条克九世(敬神者)(前114年–前96年)塞琉古六世(神灵显赫的·胜利者)(前96年–前95年)安条克十世(笃爱父亲的人)(前95年–前92年或前83年)德米特里三世(笃爱父亲的人)(前95年–前87年)安条克十一世(神灵显赫的)(前95年–前92年)腓力一世(与姐姐恋爱的人)(前95年–前84年或前83年)安条克十二世·狄昂尼索斯(前87年–前84年)提格兰二世(大帝) (前83年–前69年) 亚美尼亚国王,征服了叙利亚安条克十三世 (前69年–前64年)腓力二世(亲罗马的人)(前65年–前63年)塞琉古七世(笃爱母亲的人)(前70年–约前60年)

百科词条作者:小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pedia.cn/350243/

(62)
词条目录
  1. 面积变化
  2. 简介
  3. 历史
  4. 亚历山大帝国的分割(前323年—前281年)
  5. 塞琉古的冒起
  6. 伊普苏斯战役
  7. 过度扩张的疆土
  8. 巴克特亚里的分离
  9. 帕提亚的分离
  10. 失色与中兴
  11. 罗马帝国的实力及再次瓦解
  12. 内战与日益腐败
  13. 塞琉古帝国的崩溃
  14. 政治
  15. 土地制度
  16. 商业与手工业
  17. 历代君王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