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僧珍(453年-511年6月23日),字元瑜。东平郡范县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功臣。吕僧珍出身寒微,早年跟随丹阳尹萧顺之(南梁太祖),在南齐历任典签、主簿、督邮、羽林监等职。后依附雍州刺史萧衍(南梁高祖),助其起兵反对东昏侯萧宝卷,屡破东昏侯部下大将李居士、王珍国等。南梁建立后,吕僧珍升任冠军将军、前军司马,封平固县侯。后入直秘书省,总领宫中宿卫。天监五年(506年),领军参与北伐。又出任使持节、平北将军、南兖[yǎn]州刺史。累官至领军将军、散骑常侍。天监十年(511年),吕僧珍去世,年五十八。获赠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敬”。
人物生平
编辑吕僧珍出身寒微之家,他的家族世代在广陵居住。自孩童时代起,吕僧珍便随老师就学,曾经有一位相师来看众学生,独独指着吕僧珍对教导学官说:“这个孩子言谈不凡,有封侯的样貌。”吕僧珍二十多岁的时候,曾投靠刘宋朝廷的丹阳尹刘秉。元徽五年(477年),刘秉在政变中被杀,吕僧珍转而跟随大臣萧顺之(南梁太祖),任他门下的书佐。吕僧珍身高七尺五寸,容貌魁伟。他在同辈中举止庄严,官署中人对他都颇为尊敬。南齐时,萧顺之任豫州刺史,任命吕僧珍为典签,兼带蒙县令。吕僧珍在任上颇为称职。萧顺之改任领军将军时,吕僧珍补任主簿。妖贼唐瑀[yǔ]进攻东阳郡,萧顺之奉命率军东征,命吕僧珍负责行军众局事务。吕僧珍的家在建康建阳门东,自受命之时起,他每天都由建阳门进出,却从不顺路回家,萧顺之因此更加赏识吕僧珍。萧顺之就职丹阳尹时,又任吕僧珍为郡督邮。随王萧子隆出任荆州刺史时,齐武帝萧赜[zé]命吕僧珍任萧子隆的防阁(指侍从武官或随从人员),随其出镇荆州。永明九年(491年),雍州刺史王奂谋反,朝廷敕令吕僧珍西行,隶属于平北将军曹虎麾下,任典签,兼带新城县令。魏军入侵南齐沔[miǎn]北地区,司空陈显达奉命抵御。陈显达在此次出征中,一见吕僧珍便大感惊奇,撇开旁人,拉吕僧珍到上座,对他说:“你有贵人之相,以后当更加腾达,应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建武二年(495年),北魏大举南侵,分五道进军。冠军将军萧衍(萧顺之之子)率军援救义阳,吕僧珍随军出征。魏军包围义阳数月,使之与雍州方面失去联系。萧衍想派人到襄阳询问兄长、梁州刺史萧懿的消息,众人畏惧此行,纷纷不敢答应。唯有吕僧珍不惧危险,坚请充任使者,即日便乘大船出行。抵达襄阳后,吕僧珍督遣援军,并携带萧懿的亲笔信返回,得到萧衍的嘉奖。战后,吕僧珍被补授为羽林监。东昏侯萧宝卷即位,司空徐孝嗣掌理朝政,想要引吕僧珍共事。吕僧珍估计局势动荡、不能长久,最后未去就职。当时萧衍已出任雍州刺史,吕僧珍一意请求西归,得到了邔[qǐ]县令的任命。吕僧珍到雍州后,被萧衍招入麾下,授中兵参军,委以心腹之任。吕僧珍在暗中蓄养死士,得到众多追随者。萧衍广招武猛之士,士庶纷纷响应,有一万余人聚集。萧衍于是下令巡行城西空地,准备建造房屋几千间,当作营房,又多多砍伐木、竹为材,沉浸于檀溪之中,聚积的茅盖像山阜一样高,搁置不用。当时只有吕僧珍明白此举要旨,也私自准备了几百张船橹。永元二年(500年),萧衍听闻兄长萧懿被东昏侯萧宝卷杀害的消息,于是召见吕僧珍与长史王茂、别驾柳庆远、功曹史吉士瞻等幕僚,开始制定起兵攻讨萧宝卷的计划。即将举兵时,萧衍又连夜召见吕僧珍与录事参军张弘策到私宅商议对策。次日,萧衍召集众人,宣布起兵事宜,并将沉在檀溪中的木、竹造成艛[lóu]舰(有楼的战船),以茅草修葺[qì]。西台军(指南康王萧宝融麾下的萧衍等西军)准备出发时,诸将果真争抢船橹,吕僧珍于是取出先前准备好的橹,每艘舰船交付二张,诸将才不再争执。西台军东进时,萧衍任命吕僧珍为辅国将军、步兵校尉,允许他出入自己的卧房,宣通意旨。西台军逼近郢城,吕僧珍率所部驻于偃月垒,不久后又进据骑城。郢州被攻克后,萧衍升吕僧珍为前锋大将军。西台军进驻江宁,萧衍命吕僧珍与大将王茂率精兵先行登上赤鼻逻。同日,东昏侯部下大将李居士领大军发动攻击,吕僧珍等还击,大破其军。战后,吕僧珍与王茂进军白板桥,修筑壁垒。壁垒完工之后,王茂移驻越城,吕僧珍仍独自守卫白板。李居士暗中得知白板守军兵少,于是率领精兵万人,前来攻城。吕僧珍对部下将士说:“如今我军力不能敌,不可与之交战;也不要从远射击,一定要呆在堑壕里,合力将其击破。”不久后,李居士军都越过堑壕,拔掉栅栏,吕僧珍分派士兵上城,箭石齐射,自己则率马步军三百人断后。守隅士兵也越城而下,内外夹击,李居士军即可奔逃,西台军缴获武器、胄甲不计其数。吕僧珍进据越城时,东昏侯又派大将王珍国列车为营,背淮水布阵。王茂等部发动攻击,吕僧珍纵火车焚烧敌营,敌军即日土崩瓦解。建康(今江苏南京)被攻克后,萧衍命吕僧珍率所部先进入宫中清检。他与张弘策封检建康府库,同日就以原职兼带南彭城郡太守,后迁任给事黄门侍郎,并领虎贲中郎将。中兴二年(502年)四月,萧衍受禅即位,即梁武帝。南梁建立后,吕僧珍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前军司马,封爵平固县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不久后,改任给事中、右卫将军。一段时间后,再转任左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入直秘书省,总掌宫中宿卫事务。天监四年(505年)冬,萧衍下诏大举北伐。自此之后,朝廷军机事务繁多,吕僧珍白天在中书省当差,入夜后则在秘书省当值。天监五年(506年)夏,吕僧珍受命率领羽林军精锐出兵梁城,协助作战。同年冬,梁军回师,吕僧珍以原职兼领太子中庶子。吕僧珍离家已久,到这时候上表请求回乡祭拜祖坟。萧衍为示对吕僧珍的荣宠,特授他为使持节、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成为家乡的父母官。在南兖州任职满百日后,吕僧珍被征入朝为领军将军,旋即加散骑常侍,并获赐鼓吹一部,仍如从前一般入直秘书省。天监十年(511年),吕僧珍病重,萧衍亲临其府邸探望,并派使者带医生及药品进行诊治,一日之内数次往返,荣宠之至。五月十二日(6月23日),吕僧珍在领军府舍中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萧衍闻讯后,即日亲临殡殓,下诏褒奖吕僧珍,追赠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东园秘器及朝服一具、衣一袭,谥号“忠敬”。
家族成员
编辑儿子:吕峻,早逝。孙子:吕淡,吕峻之子,于吕僧珍死后袭封平固县侯。
轶事典故
编辑吕僧珍堂兄的儿子起先以贩葱为业,在吕僧珍回乡任刺史后,此人放弃贩葱,想向吕僧珍求做个州官。吕僧珍说:“我蒙受国家大恩,没有什么可以来报答的,你自然有你的天分,怎么可以作出此等非分之想,还不赶快回到葱肆去!”吕僧珍的老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大住宅。吕僧珍发怒道:“督邮是官署,从建造以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迁走它,来扩大我的私宅呢?”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小屋面临马路,杂处于诸肆之中,吕僧珍经常带着卤簿到她家里,并不以为耻辱。吕僧珍在宫中宿卫时,恪尽职守,即使是盛夏也不敢解开衣扣。每当侍奉萧衍时,都屏气鞠躬,吃果食未曾动过筷子。曾因酒醉,才拿了一只柑子吃了。萧衍笑着对他说:“真是大有进步。”除俸禄外,萧衍每月额外赐给他十万钱,其他的赏赐则时时不绝。吕僧珍对亲友故旧说:“我起先在蒙县,得了热病,肌肤发黄,当时我想这病一定没治了,可陛下对我说:‘爱卿有富贵之相,一定不会死去,不久就会自行好转的。’不久果真痊愈。现在已经富贵了,而肌肤发黄,所得的病与从前一样,一定无法治愈。”最后果如其言。
史书记载
编辑《梁书·卷十一·列传第五》《南史·卷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六》
人物评价
编辑总评
吕僧珍在位期间,公正对待属下,不徇私情。他功勋卓著,很受重用,梁武帝萧衍对他恩遇隆密,他人“莫与为比”。但吕僧珍并不因功自矜,仍是谦恭谨慎。吕僧珍死后,萧衍痛惜不已,每当与他人谈及此事,都泪流不止。
历代评价
陈显达: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努力为之。(《梁书》引)萧衍:器思淹通,识宇详济,竭忠尽礼,知无不为。与朕契阔,情兼屯泰。大业初构,茂勋克举。及居禁卫,朝夕尽诚。(《赠谥吕僧珍诏》)姚察:张弘策敦厚慎密,吕僧珍恪勤匪懈,郑绍叔忠诚亮荩[jìn],缔构王业,三子皆有力焉。僧珍之肃恭禁省,绍叔之造膝诡辞,盖识为臣之节矣。(《梁书》)李延寿:庾域、郑绍叔、吕僧珍等,或忠诚亮荩,或恪勤匪解,缔构王业,皆有力焉。僧珍之肃恭禁省,绍叔之勤诚靡贰,盖有人臣之节矣。(《南史》)
百科词条作者:小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pedia.cn/3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