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

编辑
本词条由“小小编” 建档。
饕[tāo]餮[tiè],别名狍鸮[xiāo]、老饕,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凶物,贪吃贪财,与浑沌、穷奇、梼杌[táo wù]并称为“四凶”。在青铜器中,以饕餮一物最为出名。饕餮无疑是一巨大的丑怪,但现代人却能从中感到一种“狞厉”的美。饕餮之名本于《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上刻绘饕餮的形象,有头无身,吃人还没有咽下去,就自身灭亡了,来说明报应的道理。宋人将青铜器上表现兽的头部或以兽的头部为主的...

饕[tāo]餮[tiè],别名狍鸮[xiāo]、老饕,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凶物,贪吃贪财,与浑沌、穷奇、梼杌[táo wù]并称为“四凶”。

历史溯源

编辑

在青器中,以饕餮一物最为出名。饕餮无疑是一巨大的丑怪,但现代人却能从中感到一种“狞厉”的美。饕餮之名本于《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上刻绘饕餮的形象,有头无身,吃人还没有咽下去,就自身灭亡了,来说明报应的道理。宋人将青铜器上表现兽的头部或以兽的头部为主的纹饰都称饕餮纹。它表现的是各种各样动物或幻想中的怪物头部的正视图案。宋以后,对青铜器上兽面纹用饕餮来命名的情况连绵不断,影响至今。现在认为,饕餮是一种兽的正面形象,有些两侧各有一身,有曲有直,也有的无身而有腿。

形象演变

编辑

恶兽

先秦时期,在《神异经·西荒经》中,饕餮衍化成了半人半兽的组合怪物,据记载,饕餮是一种人面,羊身或者牛身,贪婪吃人的半人半兽的怪兽。《神异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强者夺老弱者,畏群而击单,名曰饕餮。一名贪婪,一名强夺,一名凌弱,此国之人皆如此也。”

瑞兽

饕餮在殷代青铜器中具有极高地位,以两条号称高祖的夔[kuí]龙形体组合而成。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彼时雕刻出的饕餮形象是一种显示奴隶主威严、荣贵的象征。

恶兽

殷商灭亡后,周人将饕餮丑化。《吕氏春秋·先识》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饕餮贪食而吝啬。三代鼎器所铸之饕餮,有首无身,巨嘴,以象其贪食之状。《淮南子兵略训》中有“贪昧饕餮之人残贼天下,万人骚动”,这里将饕餮从凶狠贪婪引申成了形容词。西晋人杜预注《左传》:“贪财为饕,贪食为餮。”其把饕餮分成两个,一个专门贪吃,一个专门贪财。后世将饕餮看作是贪婪、贪吃的象征。由于饕餮极为贪吃,后世便将贪婪之人称为“饕餮之徒”。

延伸

苏东坡在《老饕赋》中云:“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老饕”一词此后便成为追逐饮食而又不失雅的美食家的代称。《韵会》解释“饕”字:“贪嗜饮食曰饕”(明陆容《菽园杂记[shū yuán zá jì]》)。后世把精美食品也称为饕餮。明末清初潘清渠撰《饕餮谱》,专门记有各种山珍海味菜肴四百一十三种。

形象特点

编辑

外貌特征

饕餮,别名狍鸮、老饕,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凶物,贪吃贪财,与浑沌、穷奇、梼杌并称为“四凶”。《山海经·北山经》中记载,饕餮人面羊身,眼睛长在腋下,长着老虎的牙齿和人的手,发出的声音像是婴儿;东晋训诂[gǔ]学家、风水家郭璞在为《山海经》作注时称:“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于是,《山海经》所记的“羊身人面兽”成了饕餮的形象,狍鸮也被认成了饕餮。

饕餮

01:09

饕餮外貌(来源:邱启敬山海经)《吕氏春秋·先识览》记载,饕餮有首无身;《神异经》张守节注记载,饕餮全身长着许多毛发,颈上顶着一张猪脸;《神异经》张华注记载,饕餮面目手足皆为人,但肋下生有双翼,不能飞。诸多记载关于饕餮的形象没有一个统一的认知,它既像是人,又像是兽和蛇。它有时作人面,有时作兽面,有时作人面、有角、人身,有时作兽面人身,有时也作兽面、兽身,但是这个兽身一定作人的姿势,或跪坐、或蹲踞,而绝不作四脚爬行的样子。又有时作人面、有角、蛇身。整体来说,人的成分多于其他的成分,可以说是一种有兽和蛇的特征的怪人像。孙作云认为,饕餮即蚩尤,饕餮的形象有以下五种形式。第一,最常见的形式是全体作一兽面形,有特大的双目,有眉,有角,有耳,有鼻,有口,有时露齿吐舌,看样子十分可怕,又有时有爪,其爪似鸟爪。第二,更接近人面。第三,人面但有角、蛇身之象。第四,作兽面(或兽头)人身,其人身皆两臂上举,手作爪形。第五,似兽的成分加多:有兽头,张巨口,露齿,似吃人状;但整个躯干仍作人的姿势——跪坐,臀部坐在脚上面。

性格特征

《神异经·西南荒经》云,西南方有一人生于那里,身上多毛,头上戴佩猪冠。本性贪婪如狼般恶独,好自积财货,而不吃食人间谷物。强壮者喜夺掠老弱,畏惧结群而好击袭落单,命名叫饕餮。《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又曰帝鸿氏,或姜姓也,炎帝之苗裔。饕餮的罪名是穷奢极欲,不察民情,暴力敛财,后来被尧帝消灭。这些记载中的饕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贪暴好食。《说文·食部》曰:“饕,贪也;餮,贪也。”饕餮二字俱为贪意,可见饕餮性贪。

象征意义

编辑

贪婪的象征

饕餮最大的特点就是贪吃,所以,后人也将饕餮作为贪婪的象征。

超凡能力

饕餮有着超凡的智慧和强大的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和形势作出最优的决策,有着极高的战斗力和智慧,所以在《山海经》中,饕餮被视为一种神秘而不可战胜的怪兽。

警醒之义

饕餮贪残多欲,食人未半而身死,古代以此为禁忌,将其图案铸在青铜礼器表面,祭祀时,下面以炭火焚烧,上面以热水蒸煮,使其备受折磨和煎熬,以示惩戒。《吕氏春秋·先识览》中记载“周鼎铸有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为不善亦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有:“饕,贪也,从食。”“餮,从食。”“六书”是考辨汉字音义的主要法则,饕餮二字均从食,实为贪食之会意,而且二字皆为贪字的转音。饕餮与食品有关应是情理之中,而是否因贪而死,则恐有后世预加警示之嫌。《左传》中的饕餮,晋人杜预分而释之:“贪财为饕,贪食为餮”。《管子·亡徵》记载:“饕贪无厌,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也是再将贪食而噎死的饕餮进一步加上贪财贪利的教育意义了。北宋《宣和博古图》亦称周饕餮鼎“以示饮食之戒”。饕餮就这样被认为是贪食贪财的象征,饕餮纹也多被装饰在食器之上,人们常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

民俗文化

编辑

饕餮纹饰

饕餮作为一种纹饰被铸造于鼎上的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但普遍意义上的饕餮青铜纹饰被命名为“饕餮”则源自北宋的王黼[wáng fǔ]。饕餮纹多出现于青铜器上,也出现在玉器等其他物品上,比如出土于良渚文化的玉钺[yuè]上出现了最完整、最复杂的神人兽面图,因此良渚文化也被认为是饕餮纹的起源。饕餮纹是周鼎的常见纹饰,表达了《老子》“不欲”的思想。饕餮纹饰的来源是多元的,牛、羊、豕、敌对部落、人牲等献给神灵的牺牲食品是其基本来源,所以饕餮纹的构图非常富于变化,但也有两个容易辨认之处。其一是眼睛,其二是耳朵(或角)。饕餮纹突出眼睛的描写,既有威严震慑的作用,也是神秘的代表。饕餮纹的第二个明显可辨之处即是它的耳朵或角,可以发现明显的牛角、羊角或豕耳。饕餮纹是青铜器的主体纹饰,主要饰于鼎、簋[guǐ]、尊、觚[gū]、爵、卣[yǒu]等礼器的腹部,或口沿下方等最为明显的地方,主要流行于二里冈期至西周早期,后其地位逐渐为凤鸟纹所代替。殷商是一个以神为本的神权统治时代,神秘莫测的饕餮纹饰以其难以琢磨的构图,饱含着狞厉、庄严的宗教气息,随着周朝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变革,人文主义兴起,重“德”而轻鬼神,象征着贤者、君子的凤鸟之纹逐渐兴起并占据主体,整体风格转变为华丽、祥和。

饕餮

铜编钟(复制品)隧部饕餮纹

饕餮相关的文物

“饕餮纹”部分代表文物

典故传说

编辑

缙云氏之子说

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帝鸿氏有个顽劣的儿子,无道无义,包庇奸贼,喜欢干坏事,与坏人同流合污,天下人称其为“浑沌”;少昊氏也有个顽劣的儿子,不信不忠,花言巧语,惯听谗言,任用奸邪,造谣中伤,掩饰罪恶,诬陷有德之人,天下人称其为“穷奇”;颛顼氏[zhuān xū shì]也有个顽劣的儿子,不听教化,不信忠言,刁恶奸诈,倨傲无礼,扰乱秩序,天下人称其为“梼杌”;缙云氏也有一个顽劣的儿子,贪吃贪财,好色又浪费,不知道满足,聚敛财富,不知道关心弱小,天下人将他称之为“饕餮”,且将其与帝鸿氏之子“浑沌”、少昊氏之子“穷奇”、颛[zhuān]顼[xū]氏之子“梼杌[wù]”并列称为“四凶”。舜做了尧的臣子之后,便将这“四凶”流放,因此受到天下人的爱戴。这里的“饕餮”是缙云氏的儿子,是一个贪吃贪财的人。

三苗部落

孔安国为《史记五帝本纪》注云:“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左传昭公九年》孔颖达疏:“先儒皆以为……饕餮、三苗也”;《尚书虞书》记载:“窜三苗于三危”;唐孔颖达疏:“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这些记载表明饕餮指的是西南的三苗氏族部落。

龙之子

民间有龙生九子的传说,但九子各有各的说法,明代的杨慎在《升庵集》中记曰“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将饕餮列为龙九子之一。

四凶之一

传说尧舜时代按罪行被流放的四个凶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chī]魅。”一说,混沌,即骧[xiāng]兜。穷奇,即共工。梼杌,即鲧[gǔn]。饕餮即三苗。

蚩尤

传说黄帝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蚩尤状貌凶恶贪于饮食,好积财物,强取豪夺,十分狠毒,故将其形象铸在铜鼎上,以为贪虐者之戒。

饕餮

03:25

蚩尤历史解说(来源:奇墨历史(探索放映室))

相关作品

编辑

文学

含“饕餮”的部分诗词

影视

含“饕餮”的部分影视作品

游戏形象

含“饕餮”的部分游戏作品

百科词条作者:小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pedia.cn/350328/

(38)
词条目录
  1. 历史溯源
  2. 形象演变
  3. 恶兽
  4. 瑞兽
  5. 恶兽
  6. 延伸
  7. 形象特点
  8. 外貌特征
  9. 性格特征
  10. 象征意义
  11. 贪婪的象征
  12. 超凡能力
  13. 警醒之义
  14. 民俗文化
  15. 饕餮纹饰
  16. 饕餮相关的文物
  17. 典故传说
  18. 缙云氏之子说
  19. 三苗部落
  20. 龙之子
  21. 四凶之一
  22. 蚩尤
  23. 相关作品
  24. 文学
  25. 影视
  26. 游戏形象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