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语(Filipino),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文学门类下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代码为050210,一般修业年限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发展
编辑开设背景
菲律宾语(菲律宾语译Tagalog;英译Filipino),又称塔加洛语、他加洛语或他加禄语,在语言分类上属于南海群岛语系,主要被使用于菲律宾,也广泛运用于马来西亚沙巴州、印度尼西亚北部地区和新加坡。菲律宾宪法于1987年定其为国语。在菲律宾将近170种的本土语言中,菲律宾语是唯一具有官方语言地位的一个语言,属于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开设院校情况
1985年,为满足国家对菲律宾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北京大学原东方语言文学系聘请菲律宾大学外籍教师,并招收国内7名学生,开设了他加禄语专业,1988年改名为菲律宾语专业。200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菲律宾语专业获教育部批准建设。2014年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为“信息工程大学”)设立菲律宾语专业,201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相继设立菲律宾语专业,次年西安外国语大学开设菲律宾语课程。2023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增菲律语专业。
专业目录变更情况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1998)》中,菲律宾语的专业代码由050210变更为050210△,专业类别为外国语言文学类。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菲律宾语的专业代码由050210△变更回050210,专业类别未变。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版本、2022版本和2024年版本中,菲律宾语的专业代码和专业类别与2012版本一致。
培养标准
编辑学制学位
学制:一般为四年,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菲律宾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菲律宾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中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菲律宾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菲律宾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知识要求
菲律宾语专业学生应掌握菲律宾语语言知识、菲律宾语文学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专业特色。
课程体系
编辑菲律宾语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课程设置应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教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外语专业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突出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构建,特别应突出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课程调整机制。
课程设置
以北京大学为例,菲律宾语专业主要开设以下课程:基础菲律宾语、菲律宾语视听说、菲律宾语写作、菲律宾语语法、英语与菲律宾语对译等语言基础课和菲律宾概况、菲律宾历史、菲律宾文化、菲律宾文学、菲律宾语报刊选读、菲律宾民俗、菲律宾宗教等。
菲律宾语课程教材之一
实践教学
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专业实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专业应根据培养方案制订实习计划,确保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详细的内容和步骤、专业的指导和考查。创新创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各专业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实践计划,开展学科竞赛、学习兴趣小组、学术社团、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各专业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制订社会实践计划,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国际交流活动旨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能力。各专业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和自身条件,有计划地开展国际夏令营、短期留学、国内外联合培养等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
毕业写作
本专业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写作应符合学术规范,可采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除翻译作品外,一般应使用所学外语撰写。各专业应制定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写作、指导和答辩等相关规定,明确指导教师职责、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和质量规范,指导过程应以适当形式记录。
发展方向
编辑深造方向
菲律宾语专业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深造,研究方向有法律(非法学)、亚非语言文学、世界史等。
就业方向
菲律宾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外事、外贸类企事业从事菲律宾语翻译、国际商贸等工作。
师资队伍
编辑菲律宾语专业应有一支合格的专任教师队伍,形成教研团队。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应合理。有条件的高校应聘请外籍教师。应用型专业应聘请行业指导教师。各专业专任教师应不少于6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非通用语种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不低于30%。各专业生师比不高于18:1。教师应具有外国语言文学类学科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学历;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熟悉外语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以及教学反思和改革能力;具有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外籍教师的聘任应根据岗位需要,达到上述条款中所有适用标准。
教学条件
编辑教学设施
教学场地和实践场所在数量和功能上应满足教学需要,并配备专职人员对教学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根据国家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一般不小于9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3000元;每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不少于10台,每百名学生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不少于7个。
信息资源
图书资料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所需;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生均图书不少于10。册,并有一定比例的外文图书和报刊;生均年进书量不少于4册。拥有本专业相关的电子资源;拥有覆盖学习及生活场所的网络系统;具备开发和运行网络课程的基础条件。
教学经费
教学和科研经费有保障,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根据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000元,并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提高教学经费的投入。
百科词条作者:小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pedia.cn/34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