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

编辑
本词条由“小小编” 建档。

甘蓝(拉丁学名:Brassicaoleraceavar.capitataL.),又名结球甘蓝、卷心菜、包菜、洋白菜、疙瘩白、圆白菜、包心菜和莲花白;为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芸薹属(Brassica)两年生草本;起源于地中海至北海沿岸,现广泛栽植于世界各地;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是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春、夏、秋的主要蔬菜,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等地区冬、春季也大面积种植;一般适宜栽种在湿润的...

目录

甘蓝(拉丁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L.),又名结球甘蓝、卷心菜、包菜、洋白菜、疙瘩白、圆白菜、包心菜和莲花白;为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芸薹属(Brassica)两年生草本;起源于地中海至北海沿岸,现广泛栽植于世界各地;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是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春、夏、秋的主要蔬菜,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等地区冬、春季也大面积种植;一般适宜栽种在湿润的环境中,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从沙壤土到黏壤土中都可以种植,尤其是在pH值为5.5~6.5的土壤中生长较好。

栽培历史

编辑

多数学者认为甘蓝类植物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一种一年生杂草,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甘蓝类植物起源与Brassica oleracea、Brassica creticaBrassica insularisBrassica rupestris4个野生近缘种的复合体,普遍分为6个变种;9世纪,一些不结球的甘蓝类型已成为欧洲国家广泛种植的蔬菜;后经人工选择,12、13世纪德国开始出现结球松散的甘蓝品种,16世纪出现皱叶和紫红色的甘蓝品种,随殖民者进入北美,日本于明治初期引进甘蓝;16 世纪开始传入中国,传入的途径主要有4条:一是中国云南和缅甸之间;二是经由沙俄传入黑龙江省;三是由新疆传入;四是从台湾省和东北沿海一带引进。

甘蓝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甘蓝”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籍,在八世纪上半叶成书的《本草拾遗》已有记录:“甘蓝......此者使西土蓝,叶阔可食”,但经考证,《本草拾遗》中著录的“甘蓝”不可能是结球甘蓝;在《植物名实图考》当中也记载着:“葵花白菜俗称回子菜”,并有图示意,当时也是山西地区的重要蔬菜;此外,结球甘蓝还在中国南方栽培也较早,据《台湾府志》中记载:“蕃芥蓝,别名蕃牡丹”,系指甘蓝,广泛栽培于在华南一带的农村。

甘蓝

形态特征

编辑

甘蓝的主根不发达,侧根多,主要分布在30厘米深、80厘米宽的土壤里。

甘蓝

甘蓝的根

甘蓝一年生的茎为肉质,矮且粗壮,不分枝,呈绿色或灰绿色;二年生的茎有分枝,具茎生叶;茎分为内外短缩茎,外短缩茎上有莲座叶,一般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长;内短缩茎上的叶片比较稠密。

甘蓝

甘蓝的茎

甘蓝具多数基生叶,叶质较厚,叶面表层光滑,被蜡粉,层层包裹成球状体或扁球形,球径通常为10~30厘米,有时甚至更大,呈乳白色或淡绿色,少数为紫色;基生叶及下部的茎生叶呈长圆状倒卵形至圆形,长和宽达30厘米;叶的顶端呈圆形,基部骤窄成极短有宽翅的叶柄,边缘有波状不明显锯齿;上部茎生叶呈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为8~13.5厘米,宽为3.5~7厘米,基部抱茎;最上部的叶片呈长圆形,长约为4.5厘米,宽约为1厘米,抱茎。

甘蓝

甘蓝的叶

甘蓝为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呈淡黄色,直径为2~2.5厘米;花梗长为7~15毫米;萼片直立,呈线状,为长圆形,长为5~7毫米;花瓣呈宽椭圆状倒卵形或近圆形,长为13~15毫米,脉纹显明,顶端微缺,基部骤变窄成爪,爪长为5~7毫米;花期为4月。

甘蓝

甘蓝的花

果实

甘蓝的果实为长角果,呈圆柱形,长为6~9厘米,宽为4~5毫米,两侧稍压扁,中脉突出,喙圆锥形,长为6-10毫米,每个角果里有20~30粒种子;果梗粗,直立开展,长为2.5~3.5厘米;果期为5月。

甘蓝

甘蓝果实

种子

甘蓝的种子呈球形,直径为1.5~2毫米,呈棕色。

物种分布

编辑

甘蓝起源于地中海至北海沿岸,现广泛栽植于世界各地;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是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春、夏、秋的主要蔬菜,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等地区冬、春季也大面积种植。

百科词条作者:小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pedia.cn/82929/

(5)
词条目录
  1. 栽培历史
  2. 形态特征
  3. 果实
  4. 种子
  5. 物种分布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