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鸮

编辑
本词条由“小小编” 建档。

雪鸮(学名:Buboscandiacus)别名白猫头鹰、白夜猫子,是鸱鸮科雕鸮属鸟类。雪鸮是大型鸮类,雄鸟体长54.0~59.0厘米,体重1000~1760克;雌鸟体长58.5~63.5厘米,体重1350~1950克。雪鸮头圆而小,面盘不显著,无耳羽簇,跗蹠表面覆盖绒羽到趾。雄鸟夏羽灰白色,冬羽通体白色,初级飞羽都具有横斑。雌鸟和雄鸟相似,体型比雄鸟大且头部有褐色斑点,背有褐色或黑褐色横斑,腰部有...

雪鸮(学名:Bubo scandiacus)别名白猫头鹰、白夜猫子,是鸱鸮科雕鸮属鸟类。雪鸮是大型鸮类,雄鸟体长54.0~59.0厘米,体重1000~1760克;雌鸟体长58.5~63.5厘米,体重1350~1950克。雪鸮头圆而小,面盘不显著,无耳羽簇,跗蹠表面覆盖绒羽到趾。雄鸟夏羽灰白色,冬羽通体白色,初级飞羽都具有横斑。雌鸟和雄鸟相似,体型比雄鸟大且头部有褐色斑点,背有褐色或黑褐色横斑,腰部有成对褐色的斑点。

形态特征

编辑

雪鸮为大型鸮类,雄鸟体长54.0~59.0厘米,体重1000~1760克;雌鸟体长58.5~63.5厘米,体重1350~1950克。雪鸮头圆而小,面盘不显著,无耳羽簇。其虹膜为金黄色,嘴为铅灰色或角褐色,爪基部为灰色,末端为黑色。

雄鸟夏羽灰白色,冬羽通体白色。其面部羽毛发达,嘴基长满白色的刚毛样须状羽,几乎遮住全嘴;眼先和面盘微沾浅褐色且交杂有少许黑褐色斑点;颈基具有不明显的浅褐色(或污白色)的环斑,并伴随有少量褐色的斑点;腰部羽毛具有少数褐色的斑点或斑块。初级飞羽都具有横斑,从第三枚开始外翈横斑增多,内翈只有先端有一或两个横斑;第一枚初级飞羽内翈和第二枚到第四枚的内外翈有缺刻。尾上覆羽的端部有一条横斑,最外侧1~2对全白无横斑。下体为纯白色,只有腹部有细窄的褐色横斑。腋羽、翼下覆羽和尾下覆羽均为白色,尾下覆羽几乎长至尾尖。跗蹠和趾表面白色发达的发状绒羽几乎覆盖全部的趾和爪。

雌鸟和雄鸟羽色相似,但头部有褐色的斑点,背部有褐色或黑褐色的横斑,腰部有成对褐色的斑点,胸腹和两胁有比背部更细的同色横斑。尾具3~5对褐色横斑。其余似雄鸟。

幼鸟和雌鸟相似,而且横斑更明显。

雪鸮

分布栖息

编辑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雪鸮分布在北美洲北部(加拿大、美国),欧洲北部(冰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格陵兰岛),亚洲(俄罗斯、土耳其、朝鲜、中国和日本)。

迁徙鸟类类别分布地
旅鸟阿尔巴尼亚、奥地利、比利时、百慕大、克罗地亚、法罗群岛、法国、德国、匈牙利、爱尔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吉尔吉斯斯坦、卢森堡、蒙古、荷兰、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和土库曼斯坦
留鸟加拿大、芬兰、格陵兰、挪威、俄罗斯、圣皮埃尔、密克隆群岛、瑞典和美国
候鸟夏候鸟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
冬候鸟中国、冰岛、日本、哈萨克斯坦、拉托维亚和英国

中国分布

雪鸮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吉林和黑龙江)、华北地区(河北,内蒙古东北部)和西北地区(陕西,新疆北部)。

栖息环境

雪鸮通常栖息在海拔不到300米的北极冻土带和苔原地带、海岸、荒漠、沼泽和林缘旷野,也栖息在低地盐化草甸和排水差的淡水湿草甸,有时出现在村庄和城市中心。雪鸮夏季主要栖息在苔原冻土地带,冬季多出现在苔原森林特别是开阔的疏林地带,也出现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针叶林带。

生活习性

编辑

行为活动

雪鸮主要在白天活动,尤其是黄昏和黎明,飞行从容快速,休息时多站在地上,可以看见其静立在突出岩石或土堆上,有时也在树上休息。它们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交流和感知周围环境。雪鸮通常单独行动且有领地意识。

雪鸮

雄鸟在繁殖地建立领地,用叫声和威胁姿势来保卫领地,雌性模拟进攻以转移潜在捕食者的注意力,领地的大小随猎物的丰富度而变化。雌鸟在冬季建立并保卫领地,直到春天飞向北方。

节律行为

雪鸮是候鸟,大约每四年在冬季向南迁徙:在北美洲,它们到达美国北部到五大湖地区;在欧洲,他们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和波罗的海国家;在亚洲,到达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几乎到中国边境。在缺少猎物时,它们可能会比往年飞往更南的地方。雪鸮在次年2~3月向繁殖地迁徙,于4月底或5月初到达,该物种的迁徙与物种丰度相关,雪鸮会选择物种丰度高的地方繁殖。

觅食行为

雪鸮是肉食性动物,其主要食物为旅鼠Lemmus)和雪兔Lepus timidus),食物不足时也捕食啮齿动物和鸟类,在白天捕食,它们的头可以旋转270度,利用其高度协调的听觉和视觉对狩猎的区域进行观察。雪鸮的羽毛非常柔软,这有助于在狩猎时掩盖它们接近的声音。它们捕食时通过低飞或栖于高处,发现猎物后扑向猎物。如果捕获到额外的食物,雪鸮可能会将其储存在附近的栖木上。

鸣叫行为

雪鸮鸣声尖锐,其声似“kee-kee-kee”,当成鸟在巢附近受到干扰时,常发出“rick-rick-rick”、“喵喵”和“嘶嘶”的声音。雄鸟比雌鸟鸣叫的更频繁,用来防御和建立领地。

生长繁殖

编辑

求偶

雪鸮多为“一夫一妻”制,但也有“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情况。其繁殖期在5~9月,一般在2月或3月开始迁徙,个体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到达繁殖地。雪鸮的繁殖受食物供给的影响,食物极度缺乏时会多年不繁殖,食物充足时一年繁殖一次。求偶的雄鸟会进行“空中表演”和“地面表演”。“空中表演”包括一种夸张的起伏飞行,通常是雄鸟用喙或爪子叼着旅鼠,然后逐渐上升,最后缓慢地垂直降落到地面,到达地面后进行“地面表演”,雄鸟背部朝向雌鸟,直立站立,然后身体前倾,低着头,部分扇动尾羽,直到几乎躺在地上。另一种少见的求偶行为是雄鸟在飞行过程中叼着旅鼠直接飞向雌鸟。

雪鸮

营巢

雪鸮营巢于北极冻原带的苔原地上,特别是比较干燥的高的小山坡上,相对干燥的环境有助于调节温度,高山坡有利于躲避捕食者。巢址积雪较少,活性土壤层能够提前解冻,有利于雌鸟挖掘巢穴。雌鸟筑巢,通常利用地面的天然凹坑,或在草皮或裸露的地面上扒出一个浅坑,巢内几乎无巢材。雪鸮通常在每个繁殖季节只繁殖一窝幼鸟,但如果第一窝幼鸟在繁殖季节早期繁殖失败,则可能会重新筑巢。

孵卵

雪鸮窝卵数与食物供给有关,通常每窝3~11枚,有时多至16枚,卵为白色,椭圆形,卵长54~70毫米,卵宽42~49毫米。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化,故巢内雏鸟的大小和年龄有所差异。孵化期32~34天,孵卵通常由雌鸟承担,雄鸟在巢附近警戒和为雌鸟提供食物。若雌鸟死亡,雄鸟则继续孵卵。

育雏

雏鸟晚成性,身上覆盖着雪白的羽绒,雌雄亲鸟共同育雏,雄鸟捕食并带回巢,雌鸟把食物撕成小块喂给雏鸟。雏鸟在孵化后14~26天,还不会飞就开始离巢,但雌雄亲鸟仍然喂食。雌雄亲鸟喂养幼鸟51~57天直至其能够独立生活和飞翔。

物种保护

编辑

物种现状

1970年至2014年间,美国和加拿大的雪鸮种群数量下降了64%,这两个国家在2014年存在小于3万只雪鸮;2013年,全球雪鸮数量估计约为20万只,在欧洲约有2400~5400只成熟的个体;2019年估计雪鸮种群数目的年下降率为1.68%。

雪鸮

保护级别

2015年,雪鸮被入中国《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等级为近危(NT)。

2016年,雪鸮被列入中国《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等级为近危(NT)。

2021年,雪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易危(VU)。

2021年,雪鸮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2023年,雪鸮被列入《濒危野⽣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

致危因素

雪鸮致危因素存在以下几种:第一,人类捕捉成鸟及卵作为食物;第二,人类捕捉个体将其制成标本;第三,雪鸮误入陷阱而受到伤害,如误入猎捕狐狸的陷阱及误食老鼠药;第四,筑巢栖息地由于城市发展而退化;第五,与交通工具的碰撞、触电和渔具缠绕导致死亡,这些均为加拿大的艾尔伯塔省雪鸮死亡的原因之一;第六,繁殖区早春或融雪等气候变化影响猎物种群进而影响雪鸮种群数目。

保护措施

雪鸮被列入《猛禽谅解备忘录》中的类别2和《欧盟鸟类指令》(EU Birds Directive)附录I。人类救治受伤的雪鸮,如在纽约救助了一只右爪骨折的成年雄鸟。人类救治受伤的雪鸮,如在纽约救助了一只右爪骨折的成年雄鸟。中国也有多个自然保护区与雪鸮相关,如内蒙古汉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主要价值

编辑

雪鸮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角色之一,影响竞争者(如北极狐Alopex lapogus等)和猎物(如旅鼠等)的数目,还有生活在同一领地的其他物种,如雪雁(Anser caerulescens)在雪鸮巢附近筑巢,雪鸮通过驱赶其捕食者进而保护雪雁。雪鸮以鼠类为食,有利于林业和农业发展。

雪鸮是《哈利·波特》电影宠物的原型,并且雪鸮为加拿大魁北克的省鸟。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 [2023-05-11].

[2]戚康标, 常弘, 缪汝槐. 中国珍稀濒危动物植物辞典[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 356. (2)

[3]万冬梅. 国家生态保护丛书 国家保护动物卷[M]. 2015: 331-333. (2)

[4]赵正阶. 中国鸟类志 下 雀形目[M]. 长春, 2001: 666-667. (2)

[5]赵正阶. 中国东北地区珍稀濒危动物志[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 390-391. (2)

[6]曲利明. 中国鸟类图鉴 中[M]. 2013: 666.

[7]孙承骞. 中国陕西鸟类图志[M].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141.

[8]Snowy Owl Bubo scandiacus.The Red List Partnership. [2023-05-11].

[9]马建章.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实用手册[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304.

[10]李庆伟, 张凤江. 东北鸟类大图鉴[M].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44.

[11]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物种评估与保护. [2023-05-11].

[12]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生物多样性. [2023-05-11].

[1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 [2023-05-11].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 郑生武等. 中国西北地区珍稀濒危动物志[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328.

[15]旭日干. 内蒙古动物志 第3卷 鸟纲 非雀形目[M].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3: 591-593. (3)

[16]郑光美.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 第3版[M]. 北京, 2017: 131.

[17]Nyctea scandiaca.Animal Diversity Web. [2023-05-11].

[18]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 [2023-05-11].

[19]Harfang des neiges.oiseaux. [2023-06-01].

[20]代林生, 杨旭东, 刘辉. 雪鸮在中国境内夏季首次现身[J]. 野生动物学报, 2016, 37(1): 80. [2023-06-10].

[21]Denver W. Holt, Kathy Gray, Michael T. Maples et al. "Mass Growth Rates, Plumage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Behaviors of Snowy Owl (Bubo scandiacus) Nestlings". Journal of Raptor Research, 2016, 50(2): 131. [2023-06-10].

[22]Burdeaux RR Jr, Wade L. Successful Management of Open, Contaminated Metacarpal Fractures in an Adult Snowy Owl ( Bubo scandiacus) With a Minimal Type II External Skeletal Fixator. J Avian Med Surg, 2018.9: 210-216. [2023-06-10].

[23]Secrets of the Snowy Owl: Habitat, Adaptations, and Other Facts.OCEANWIDE. [2023-06-01].

[24]加拿大魁北克省.Canada. [2023-06-01].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2日

百科词条作者:小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pedia.cn/79123/

(17)
词条目录
  1. 形态特征
  2. 分布栖息
  3. 分布范围
  4. 栖息环境
  5. 生活习性
  6. 行为活动
  7. 节律行为
  8. 觅食行为
  9. 鸣叫行为
  10. 生长繁殖
  11. 求偶
  12. 营巢
  13. 孵卵
  14. 育雏
  15. 物种保护
  16. 物种现状
  17. 保护级别
  18. 致危因素
  19. 保护措施
  20. 主要价值
  21.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