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抹香鲸

编辑
本词条由“小小编” 建档。

侏抹香鲸(学名:Kogiasima)又称拟小抹香鲸,属于小抹香鲸科、小抹香鲸属。它们的体长为2-2.7米,体重可达135-270千克,雄性略大于雌性。它们头小而方,鳍肢末端较尖,背鳍较高。体色蓝灰色至黑灰色,腹部颜色较浅,耳后有形状类似鱼鳃的条纹,有时会被误认为鲨鱼。 最早发现并命名侏抹香鲸的是英国博物学家欧文博士(Owen,1866)。他根据其只有下颌有牙齿、偏向左侧的呼吸孔以及头中的鲸油囊,将...

侏抹香鲸(学名:Kogia sima)又称拟小抹香鲸,属于小抹香鲸科、小抹香鲸属。它们的体长为2-2.7米,体重可达135-270千克,雄性略大于雌性。它们头小而方,鳍肢末端较尖,背鳍较高。体色蓝灰色至黑灰色,腹部颜色较浅,耳后有形状类似鱼鳃的条纹,有时会被误认为鲨鱼。

命名与分类

编辑

最早发现并命名侏抹香鲸的是英国博物学家欧文博士(Owen,1866)。他根据其只有下颌有牙齿、偏向左侧的呼吸孔以及头中的鲸油囊,将其与小抹香鲸(Kogia breviceps)分为一属。simus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钝鼻子,格雷博士命名了其属名kogia,由于其为阴性词,侏抹香鲸的学名也改成了女性化的sima

侏抹香鲸

形态特征

编辑

外部形态

侏抹香鲸成体体长为2-2.7米,体重平均为135千克-270千克,雄性略大于雌性。它们的体色为反阴影形,即背部蓝灰色至黑灰色,体侧及腹部比背部颜色略淡,为白色或粉色。其耳孔后有新月形浅色斑纹,形状类似于鳃,因此偶尔会被误认为鲨鱼。鳍肢上面灰黑色,下面颜色较淡,尾鳍上下均为灰黑色。

侏抹香鲸的头小而方,头长不足身长的1/8。脖颈不明显,头背部平直。呼吸孔偏左,下颌较短,前端不到上颌的吻部。鳍肢长度为身长1/6左右,末端较尖锐。背鳍为镰形,末端尖而高耸,高度大于身长的1/20,位置在体背中部。尾鳍宽度约为体长的1/5。下颌后方的喉部有纵向不规律短沟,数量为3-6条。

体内结构

侏抹香鲸头骨不对称,长宽比约为1:1,上颌骨至颅骨有凹坑,用于容纳鲸油囊。上颌仅余6枚痕迹齿,下颌有14-26枚牙齿,小而尖锐,缺乏牙釉质。颈椎7枚愈合,胸椎13枚,腰椎10枚,尾椎24-25枚。肋骨13对,肩胛骨发达,腕骨4块,具五指。

侏抹香鲸大脑体积平均为600毫升左右,形状类似于其他齿鲸,其宽度大于长度。它们的大脑皮层皱褶明显,但缺乏嗅觉结构,小脑较为发达。

侏抹香鲸头部的发声装置体积较大,其结构包括一对用于发声的唇、一组气囊、额头中形状类似甜瓜其中充满液体的鲸油囊,以及接近吻部的一组器官。鲸油囊直径可达15厘米。可以准确聚焦发出的声音

分布栖息

编辑

分布范围

侏抹香鲸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海域。它们在大西洋海域主要分布于巴西东南部、南非沿岸;在印度洋海域主要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沿海、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非东南部等地;在东太平洋海域主要分布于加利福尼亚西南部、夏威夷、墨西哥、智利北部沿岸;在西太平洋海域主要分布于日本沿岸和中国沿岸。

栖息环境

侏抹香鲸主要生活在大陆架及大陆架斜坡的海洋中,活动范围比小抹香鲸更靠近海岸,也更喜欢追逐温暖的海流。它们的潜水深度可达300米。

生活习性

编辑

社群组成

侏抹香鲸属于群居动物,但群的规模并不大。一般仅为数头至十余头的小群。群体中包括雌鲸和幼鲸、以及未成年个体和成年的雄鲸。

侏抹香鲸

一起游泳的侏抹香鲸

节律行为

侏抹香鲸在中国台湾省及日本沿海均在4月、7月及12月发现较多,它们一般在春夏两季靠近沿岸海域,但无明显洄游行为。

活动特点

侏抹香鲸同小抹香鲸的习性相似,呼吸时喷气形成的水雾低矮不明显。它们常漂浮在海面休息,缓慢浮出水面后,一般并不向前游动,而是直接潜人水中。有时它们会把整个身体垂直跃出水面,然后坠落水中,未见船首乘浪行为。雌性和幼崽尤其喜欢在岸边的浅水中活动,而成熟的雄性和不带崽的雌性会游到较远的深海觅食。

侏抹香鲸在浅水中潜水时间平均为8分钟左右,停留在水面的时间平均为1分钟左右。深水潜水时间平均为25分钟,停留在水面的时间平均为3分钟,亦偶有近1小时的长时间潜水。

攻击防御行为

侏抹香鲸对于声音敏感,对于船只人类和飞行器都会避开。遇到天敌攻击时,它们会从后腹部的液体腺中喷出多达十二升的红褐色液体,掩护自己逃走。侏抹香鲸头部后方的新月形斑纹也被认为是模仿鲨鱼的拟态,以减少被攻击的几率。虎鲸(Orcinus orca)和其他大白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都有可能捕食侏抹香鲸。

发声

侏抹香鲸发出的用于回声定位的咔哒声类似于海豚科动物发出的声音,但频率更低,通常不超过130千赫兹,持续时间平均为180-200毫秒。在发现猎物后,发出的声音脉冲信号更为短促,间隔变为数十毫秒。不同的个体,其声音特征也略有不同。年幼或受伤患病的个体,其声音信号较为微弱。

侏抹香鲸发出的回声定位信号范围为前方9度角以内,有效距离可达30米。它们发出的声音强度较低,但由于侏儒抹香鲸的听力较好,可以弥补它们声音强度不足的弱点,从而使它们更有效地捕捉栖息深度较为固定的猎物。

食物构成

侏抹香鲸主要吃各种乌贼和章鱼,有时也摄食甲壳类和鱼类,如富山武装乌贼(Enoploteuthis chunii)、奇妙帆鱿(Histioteuthis miranda)及孔雀乌贼(Taonius pavo)等。侏抹香鲸比小抹香鲸要摄食更多的奇妙帆鱿。

雌性和雄性的食物也略有不同,雌性更多以头足类动物为食,特别是帆鱿类(Histioteuthis sp.),而雄性更多捕食鱼类。成熟个体的猎物尺寸更大,可达80-100毫米,而未成熟个体的猎物尺寸一般小于20毫米。

繁殖与生长

编辑

繁殖行为

侏抹香鲸交配的过程类似于其他鲸目动物,雄性和雌性腹部对腹部并排游动,雄性将生殖器插入雌性的生殖器,然后在其内部完成受精。雌性的妊娠期为9个月,夏季的几个月(南半球12-3月,北半球6-8月)是怀孕和生育的高峰,正在哺乳的雌性亦有再次怀孕的记录。侏抹香鲸每两年至少繁殖一次,亦可每年繁殖一次。

哺育行为

幼鲸由雌性哺育,哺乳期为5-6个月。雌性在此期间多伴随幼鲸游泳,带崽的雌性潜水时间普遍较短,主要是因为不能把幼崽长时间单独留在水面附近。幼鲸离乳时体长约1.4-1.5米,此时在其腹中已可发现较多除乳汁以外的食物。

生长过程

初生幼鲸体长约1米,体重约14千克。体长每年增长约0.7米,它们在2.5-3岁达到性成熟,其时体长约为2米。雌性在13岁左右、雄性在15岁左右完全成熟,雌性体长最大可达约2.5米,雄性体长最大可达约2.7米。

侏抹香鲸的牙齿呈现类似树木年轮的分层结构,从其沉积情况可大致判断其年龄。一般在它们完全成熟(13-15岁)后,其牙髓内部结构才会发育完整。侏抹香鲸寿命雄性平均为17岁,雌性平均为22岁。

物种保护

编辑

种群现状

由于侏抹香鲸与小抹香鲸形态接近,所以侏抹香鲸的统计数据常多混有小抹香鲸。2006年在夏威夷地区侏抹香鲸约有7130头,属于该地区较常见的齿鲸物种。2007年侏抹香鲸在墨西哥湾地区约有180头,2011年在北大西洋约有1000头。2007年-2015年在北大西洋东南地区海岸统计到200余起侏抹香鲸搁浅事件。2017年在西南印度洋莫桑比克、塞舌尔以及马斯卡林群岛地区侏抹香鲸约有680头。

致危因素

在日本、印度尼西亚、小安地列斯群岛和斯里兰卡等地,人们捕获了少量侏抹香鲸,但该物种从未被大规模商业捕猎。它们也会在北印度洋的漂刺网渔业和大西洋东北部的远洋延绳渔业中被偶尔捕获。海洋噪声导致的搁浅以及吞食海洋塑料垃圾导致的死亡也是侏儒抹香鲸面临的重要威胁。

侏抹香鲸

救助搁浅的侏儒抹香鲸

保护级别

2015年侏抹香鲸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

2020年侏抹香鲸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等级。

2021年侏抹香鲸亦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措施

侏抹香鲸受到美国《海洋动物保护法》的保护,美国国家与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对其分布海域的渔业活动做出了相关规定,以减少它们被渔具缠绕及捕获的几率,并对经过的船只进行了航速限制,以减少船舶撞击和噪音干扰对它们产生的影响。

侏抹香鲸自1979年截止2023年统计时被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相关国际贸易被禁止。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 [2023-05-10].

[2]丕烈. 中国鲸类[M]. 海洋企业有限公司出版, 1999: 156-164. (7)

[3]Plön S. sima) sperm whales off Southern Africa[D]. Rhodes University, 2004[2023-05-10].

[4]Kogia sima: INFORMATION.animaldiversity. [2023-05-10].

[5]Kiszka, J. & Braulik, G. Kogia sim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0, 2020: e.T11048A50359330. [2023-05-10].

[6]Dwarf Sperm Whale.NOAA Fisheries. [2023-05-10].

[7]Malinka C E, Tønnesen P, Dunn C A, et al. Echolocation click parameters and biosonar behaviour of the dwarf sperm whale (Kogia sima)[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21, 224(6): jeb240689. [2023-05-10].

[8]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中国政府网. [2023-05-10].

[9]Ford, John K. Encyclopedia of Marine Mammals[J]. Short-finned pilot whale, 2018: 99-101. (3)

[10]Marino L, Sudheimer K, Pabst D A,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of the brain of a dwarf sperm whale (Kogia simus)[J]. Journal of Anatomy, 2003, 203(1): 57-76. [2023-05-10].

[11]Checklist of CITES species.cites. [2023-05-10].

[12]Cardona-Maldonado M A, Mignucci-Giannoni A A. Pygmy and dwarf sperm whales in Puerto Rico and the Virgin Islands, with a review of Kogia in the Caribbean[J]. Caribbean Journal of Science, 1999, 35(1-2): 29-37. [2023-05-10].

[13]Willis P M, Baird R W. Status of the dwarf sperm whale, Kogia simu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anada[J]. Canadian Field-Naturalist, 1998, 112(1): 114-125. [2023-05-10].

[14]Merkens K, Mann D, Janik V M, et al. Clicks of dwarf sperm whales (Kogia sima)[J]. Marine Mammal Science, 2018, 34(4): 963-978. [2023-05-10].

[15]Pinedo M C. First record of a dwarf sperm whale from southwest Atlantic, with reference to osteology, food habits and reproduction[J]. Sci. Rep. Whales Res. Inst, 1987, 38: 171-186. [2023-05-10].

[16]Baird R W. breviceps) Sperm Whales from the Main Hawaiian Islands1[J]. Pacific Science, 2005, 59(3): 461-466. [2023-05-10].

[17]关于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的公告.生态环境部. [2023-05-10].

百科词条作者:小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pedia.cn/76003/

(17)
词条目录
  1. 命名与分类
  2. 形态特征
  3. 外部形态
  4. 体内结构
  5. 分布栖息
  6. 分布范围
  7. 栖息环境
  8. 生活习性
  9. 社群组成
  10. 节律行为
  11. 活动特点
  12. 攻击防御行为
  13. 发声
  14. 食物构成
  15. 繁殖与生长
  16. 繁殖行为
  17. 哺育行为
  18. 生长过程
  19. 物种保护
  20. 种群现状
  21. 致危因素
  22. 保护级别
  23. 保护措施
  24.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