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航空的业务模式
编辑廉价航空公司的典型业务模式通常包括以下特点:
- 提供单一乘客舱等,即仅经济舱服务,简化运营流程;
- 使用单一机型,例如波音737或空客A320,以降低人员培训和设备维护成本;
- 简化票价体系,采用统一票据形式,通常支持往返票务,近年来普遍取消纸质机票,转向电子票务;
- 通过互联网直接销售机票,减少对代理商和预订系统的佣金支出,例如瑞安航空(Ryanair)和易捷航空(EASyJet)超过90%的票务通过官网销售;
- 典型做法是随着飞机座位填充率提高票价,鼓励客户提前预订,例如Wizz Air的动态定价策略;
- 登机牌不指定座位,鼓励乘客快速登机自行选择座位,提升效率;
- 增加舱内座位数量,通过缩短座椅间距实现,例如瑞安航空座椅间距为76厘米,易捷航空为74厘米,而传统航空公司如俄罗斯航空(Aeroflot)和大韩航空(Korean Air)经济舱座椅间距通常为81厘米,且廉价航空座椅多不可调节靠背;
- 选择交通流量较小的机场,安排清晨或深夜航班,以降低机场费用并减少延误,例如美国精神航空(Spirit Airlines)常使用二级机场;
- 同一架飞机每天执行多个航班,机场停留时间短促,通常不超过30分钟,以提高飞机利用率;
- 采用“点对点”飞行路线,避免中转枢纽机场(如美国西南航空的运营模式),简化行李管理和航线规划;
- 专注于直飞航线,即使是同一家公司的航班,行李也不会自动转运;
- 减少机上免费服务,将传统航空的标准服务(如餐饮)转为付费选项,例如瑞安航空的机上餐饮需额外购买;
- 通过机上销售商品和服务获取额外收入,例如易捷航空提供零食和纪念品销售;
- 员工身兼多职,例如空乘人员除服务外还负责舱内清洁和乘客登记,如瑞安航空的常见做法;
- 减少个性化服务以降低成本,注重效率而非奢华体验;
- 积极采用燃料对冲策略,通过提前锁定燃料价格应对油价波动,例如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曾因此在2000年代节省数亿美元。
并非所有廉价航空公司都严格执行上述所有措施。例如,美国的JetBlue近年引入了高端服务,与传统模式有所背离。
廉价航空发展历史
编辑廉价航空的雏形可追溯至道格拉斯DC-3机型,例如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ways)和太平洋西南航空(Pacific Southwest Airlines)早期的实践。这些飞机配备内置登机梯,减少地面服务时间和成本。
20世纪初,公众对飞行的恐惧使航空公司依赖高品质服务吸引乘客。然而,二战后情况发生变化,人们逐渐接受飞机作为常规交通工具,航空公司得以降低服务标准以节省成本。同时,战后军队缩减释放大量运输机,这些飞机被改装为客机并以低价出售给民用运营商。
巴西的Redes Estaduais Aéreas Limitada被认为是首个尝试低成本运营的航空公司,其于1946年2月开始飞行。同年,美国加州的Southwest Airways起步,到1948年基本奠定了廉价航空的运营基础。1949年春,同样位于加州的太平洋西南航空(Pacific Southwest Airlines)成为首家真正成功的廉价航空公司。有趣的是,这两家加州公司均由飞行学校演变而来,最初依托自有机场运营。
然而,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常被视为廉价航空的标志性代表。该公司1971年成立,自1973年起连续盈利。欧洲航空市场解管制后,爱尔兰的瑞安航空(1990年起)和英国的易捷航空(1995年起)迅速崛起。亚洲和大洋洲的廉价航空则在2000年后兴起,马来西亚的亚航(AirAsia)、印度的Air Deccan和澳大利亚的维珍蓝(Virgin Blue)成为领军者。2006年,沙特阿拉伯和墨西哥宣布推出新的廉价航空公司,标志着该模式全球化。
廉价航空对传统航空公司构成财务威胁,尤其在2001-2003年的恐怖主义和经济危机期间,传统航空公司普遍亏损,而许多廉价航空保持盈利。传统航空公司如荷兰皇家航空(KLM)的Buzz、英国航空(British Airways)的Go和美国联合航空(United)的Ted尝试推出自家廉价品牌,但往往损害主品牌利益。少数例外包括bmibaby、germanwings和Jetstar,它们与母公司并行发展成功。
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及“开放天空”协议推动了欧洲廉价航空的进一步扩张,例如匈牙利/波兰的Wizz Air(首飞2004年5月19日)和斯洛伐克的SkyEurope(首飞2002年2月13日)。到2007年底,欧洲超过45家廉价航空公司运营3500多条航线,显示出该模式的巨大潜力。
俄罗斯的廉价航空
编辑俄罗斯的廉价航空始于SkyExpress,由“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航空”总经理鲍里斯·阿布拉莫维奇于2006年3月创立。首飞于2007年1月29日,从莫斯科飞往索契。截至2011年,该公司覆盖莫斯科、圣彼得堡、安纳帕、弗拉季高加索、叶卡捷琳堡等多个城市,机队包括波音737-300和737-500,夏季新增两架空客A319。然而,2011年秋SkyExpress被“库班航空”全资收购,自10月30日起停止常规客运,转向包机服务。
2009年7月30日,“阿维亚诺瓦”(Avianova)获得运营许可,成为俄罗斯第二家廉价航空公司。自8月中旬起支持在线购票,覆盖莫斯科至安纳帕、喀山、索契等航线,机队由6架空客A320组成。然而,2011年10月10日起因财务恶化停止运营,2012年4月23日被莫斯科仲裁法院宣布破产。
俄罗斯监管机构和传统航空公司抵制欧洲廉价航空进入市场,担心竞争威胁垄断利润。唯一获准有限运营的欧洲廉价航空是匈牙利的Wizz Air。2013年10月,俄航(Aeroflot)注册了子公司“Добролёт”(Dobrolyot),但2014年8月因欧盟制裁暂停运营。随后,俄航推出“胜利航空”(Pobeda),发展迅速,常年位居全球廉价航空增长率前列。
此外,尽管未正式定位为廉价航空,“Smartavia”和“阿齐姆特”(Azimuth)因低票价在俄罗斯市场具有类似地位。2022年,S7集团计划推出“Citrus”廉价航空,但因经济形势于6月冻结该项目。
匈牙利廉价航空
编辑截至2013年10月,Wizz Air从布达佩斯飞往冰岛、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罗马尼亚、比利时、德国、阿联酋等多个国家,成为东欧廉价航空的代表。
立陶宛廉价航空
编辑考纳斯是波罗的海国家第二个开通瑞安航空服务的城市,首飞伦敦于2005年9月22日。目前航线包括巴塞罗那、伯明翰、都柏林、法兰克福等地。
芬兰廉价航空
编辑芬兰的旗舰航空Finnair通过降价应对廉价竞争,其对手Flying Finn破产后,Blue1接手其主要航线。
挪威廉价航空
编辑挪威首家廉价航空ColorAir于1998年起步,但1999年因竞争关闭。Norwegian Air Shuttle于2002年9月以波音737起飞,挑战SAS和Braathens,成为挪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加拿大廉价航空
编辑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面对WestJet、CanJet和Jetsgo的竞争陷入困境,2003年申请破产保护,后于2004年9月恢复。其廉价子公司Tango和Zip未能成功。
印度廉价航空
编辑印度首家廉价航空Air Deccan于2003年8月25日开航,票价比传统航空低30%。其成功催生SpiceJet、GoAir等多家廉价航空。
澳大利亚廉价航空
编辑澳大利亚首家廉价航空Compass于1990年开航但迅速倒闭。2000年,Impulse和Virgin Blue崛起,Qantas则推出Jetstar应对竞争。
新西兰廉价航空
编辑1995年,新西兰航空推出Freedom Air对抗Kiwi Airlines,后者于1996年倒闭。
亚洲廉价航空
编辑新加坡首家廉价航空Valuair于2004年5月5日开航,促使新加坡航空推出Tiger Airways。
对商业模式的批评
编辑廉价航空因隐藏费用(如行李费、选座费)和低服务水平(如无免费餐饮)备受批评。例如,瑞安航空曾计划移除座椅靠背和遮光板。此外,其高频飞行被指加剧碳排放,引发环保争议。
远距离航线的廉价模式
编辑Laker Airways于1970年代推出跨大西洋“Skytrain”服务,成为远距离廉价航空的先驱。近年,AirAsia X和Norwegian扩展了长途航线。
面向商务旅客的廉价航空
编辑Eos Airlines和Silverjet等公司针对商务旅客推出简化高端服务,主打跨大西洋航线。
百科词条作者:小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pedia.cn/38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