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目(拉丁学名Carnivora),是哺乳纲下的一目,俗称猛兽或食肉兽。食肉目牙齿尖锐而有力,具食肉齿(裂齿),即上颌最后1枚前臼齿和下颌最前1枚臼齿。食肉目大多体型矫健,四肢的趾端具锐爪,以利于捕捉猎物。食肉目动物是由合颞窝类的一支古代爬行类即兽齿类于中生代三叠纪末期进化而来。它们全身被毛、有多种皮肤衍生物,具有汗腺,可以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具备灵活快速的运动能力,具备学习能力和一定智能。
食肉目演化
编辑起源
在恐龙灭绝后,大约在6300万年前,出现了食肉动物。哺乳类的食肉目动物都是从爬行动物起源的。哺乳动物的进步特征表现在: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高而恒定的体温,一般为25到37摄氏度,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快速运动的能力;胎生、哺乳,保证后代较高的成活率。
犬齿兽类出现在晚二叠世,在三叠纪期间,出现了鼬类大小至犬类大小的食肉类。三叠纪犬齿兽类记录了从爬行类向哺乳类转变的细节,尤其体现在上下颚、耳、腭板、牙齿、颌肌、脑颅和肢骨上。这些早期的食肉动物下巴两侧都有一对用于切割的牙齿,即上四颗前磨牙和第一颗下磨牙。它们以像剪刀一样的方式聚集在一起,用来切割坚硬的皮肤、肌腱和肌肉。在它们后面的牙列里有更多的磨牙,它们的功能是研磨植物物质和碾碎骨头。食肉类动物的这种单角化构造,使它们具有更大的演化可塑性和适应性,通过加强磨牙,食肉动物可以转向全食和植物食品。或者,通过加强切片方面,食肉动物可以转向纯食肉。在3000万到4000万年前,食肉动物在食物链中扮演着掠夺性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哺乳动物的体型越来越大,较大的尺寸能够捕捉更大范围的猎物并支配其他捕食者。体型变大的另一个优势是繁殖成功率和热效率的提高。不过,体型的增大也意味着需要捕食更多的猎物。大型食肉动物倾向于杀死大型猎物,因为这样做的能量消耗较少,意味着更多的能量回归。这种捕食技能可能需要数年时间训练。
衍变
食肉目为了食肉而进化出了特殊牙齿,其上颌的第四前臼齿(P4)和下颌的第一臼齿(m1),通常形成两个垂直的锋利切面,切面相对,如同剪刀一样,被称为“裂齿对”。头骨的裂齿对位置上下颌力量最大。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同的食物资源,有些食肉动物的牙齿发生了进一步的衍变。草食性和果食性的食肉类具有更平且利于磨碎食物的牙齿。吃昆虫的种类则退化为小刀片状的齿尖,这些齿尖可以刺穿昆虫的外骨骼,它们的门齿相对较小,犬齿恨锋利,前臼齿和臼齿因为有尖锐的齿尖而被称为切齿。
犬齿和裂齿
食肉目的腕骨也有独特的衍变,例如,腕中央骨、舟骨和月骨愈合在一起。犬型亚目的阴茎骨很发达,而且不同的科明显不同。猫形亚目的阴茎骨存在退化或者缺失。在头骨方面,食肉目的齿突和鳞骨的肩臼彼此吻合,以至于颌骨仅能横向移动。在鼬科动物中,这种关节连接方式可以形成一种非常紧密的锁定机制。
驯化历史
编辑人工驯养是保护和利用哺乳动物资源的有效手段。从野生到驯化的这种转变,一般是通过一个有利于群体中那些没有攻击性的成员的选择过程而实现的。这会导致动物的解剖结构、生理和行为的诸多变化。与攻击性相关的神经内分泌变化会出现在动物身体内部的多个系统内,特别是那些涉及社会行为和繁殖的系统。神经内分泌变化之后,解剖结构上的变化随之而来:牙齿变小、耳朵变松软,皮毛上的斑点和纹路的颜色发生变化。例如,在驯化的猫、狗身上经常可以发现的斑驳的黑色、白色和棕色斑点。此外,驯化后的动物的社会容忍性能力和可嬉戏性、它们与人类以及其他动物进行合作的能力,也都得到了增强。
食肉目分类
编辑食肉目分为犬形亚目和猫形亚目两种。犬型亚目(Caniformia)包括“长相似犬”的食肉类,如犬、狐、熊、鼬、小熊猫、海狮和海豹;猫形亚目(Feliformia)包括“长相似猫”的食肉类,如猫、獴和灵猫。根据ITIS(2015年)标准,将食肉目下分2亚目15科127属294种,详细如下表:
亚目 | 科 | ||
中文名 | 学名 | 中文名 | 学名 |
犬型亚目 | Caniformia | 小熊猫科 | Ailuridae |
犬科 | Canidae | ||
臭鼬科 | Mephitidae | ||
鼬科 | Mustelidae | ||
海象科 | Odobenidae | ||
海狮科 | Otariidae | ||
海豹科 | Phocidae | ||
浣熊科 | Procyonidae | ||
熊科 | Ursidae | ||
猫型亚目 | Feliformia | 马岛狸科 | Eupleridae |
猫科 | Felidae | ||
獴科 | Herpestidae | ||
鬣狗科 | Hyaenidae | ||
双斑狸科 | Nandiniidae | ||
灵猫科 | Viverridae |
中国拥有这两个亚目的10个科:小熊猫科、犬科、猫科、獴科、鼬科、海狮科、海豹科、林狸科、熊科、灵猫科。例如,犬科中常见的有狼(Canis lupus)、赤狐(Vulpes vulpes)、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豺(Cuon alpinus)等;熊科的代表种类为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等;鼬科著名品类有紫貂(Martes zibellina)、黄鼬(Mustela sibirica)、狗獾(Meles meles)、水獭(Lutra lutra)等;猫科著名品类有狮(Panthera leo)、虎(Panthera tigris)、猞猁(Lynx lynx)等。
形态特征
编辑外形特征
食肉目体型大小不一,但皆强健有力。伶鼬(Mustela nicalis)是最小的食肉动物,体重只有28克~70克。熊科是食肉目动物中体型最大的种类。阿拉斯加棕熊(Ursus arctos alascensis)体重可达800千克,是最大的食肉动物。
犬型亚目多数种类周身不具斑点或条纹,猫形亚目许多种类身体具有斑点、条纹或其他斑纹。犬科动物为中等体型的食肉兽类,颜面部长,吻端突出,鼻裸出部分比较发达,眼适中,耳较大,直立。前足5趾,后足4趾,爪钝不能伸缩。尾中等长,被毛密或蓬松。趾行性。
解剖学特征
食肉目动物的共同特征是:门齿不发达,犬齿大而尖锐,臼齿的咀嚼面上有尖锐的突起,臼齿中有强大的裂齿;爪很锐利。陆生种类一般每足具有4或5趾,趾上具有锋利而弯曲的爪,活动轻快而敏捷。
犬形亚目具有下颌窝后孔,枕骨旁突长,下垂;髁窝从后裂孔分出;翼蝶骨管缺失或存在。第二磨牙大且复杂;上颌第四前臼齿上的瘦肉凹痕呈V形或缺失;上颌第四前臼齿的前附尖退化或缺失。
猫形亚目下颌窝后孔(后肩臼)退化或缺失,枕骨旁突宽,是听泡呈杯状;髁窝为正常孔,有后裂孔;翼蝶骨管缺失。第二磨牙退化或缺失;上颌第四前臼齿简单、深、狭窄,有“裂缝状”的食肉凹痕;上颌第四前臼齿的前附尖大。阴茎骨较小或缺失。
分布栖息
编辑分布范围
除南极洲外,食肉目可见于各个大陆。一些食肉目的分布较广,如狼可见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大陆;赤狐可见于亚洲、欧洲、北美的大部地域;棕熊广布北半球森林区,中国境内见于东北和西北,中国境外广布欧、亚、北美洲和近岛,以及北非阿特拉斯山脉。还有一些动物的分布较为特殊,如马熊主要分布于中国喜马拉雅山以北及以东的西藏、青海、甘肃、四川、贵州和云南西北等地;椰子狸常见于亚洲南部;食蟹獴系热带、亚热带动物。另一些动物为某地域特有类群,如大熊猫分布于中国四川和陕西及甘肃的少数地域;小熊猫属横断山区的特有类群,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和北部(高黎贡山、梅里雪山、甲午雪山、白马雪山、碧罗雪山、云岭山、哈巴雪山、中甸雪山、玉龙雪山等地),藏东南,四川西部和南部,青海、甘肃南部和贵州西北部。
栖息环境
食肉目几乎出现于各类栖息地,例如海洋、北极圈、热带雨林、草原、温带森林、沙漠、高山,以及城市环境。它们是哺乳动物中唯一包含了海栖性、陆栖性、树栖性和半地下生活的类群。有些动物可以栖多样环境,如豹常在丘陵山地森林、稀树灌丛、平原、干地、湿地、荒漠、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林等地带活动;豺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在各种环境中都可见其踪迹,但更喜山地、丘陵有林区;鼬獾可适应丘陵、山地森林、河谷、湖岸、草丛、农田、溪沟、土丘乱石或乱木堆等多种生境。另一些动物为树栖性,如云豹、云猫、熊狸等。也有动物栖息于热带雨林,如马来熊、椰子狸等。伴水而生的动物有水獭、小爪水獭等。一些动物被人驯化后,常见于城市中,与人类共同生活,如犬、家猫等。
生活习性
编辑活动特点
食肉目动物中有夜行动物,也有昼行动物。灵猫科动物属于夜行动物,大多数种类主要在树上生活,尽管它们也食肉,但有的种类主要以果实为生。
觅食行为
食肉目动物除个别以植物为食物外,绝大多数动物以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其他兽类和无脊椎动物作为食物。狼常在一个教固定的范围内进行猎食活动,尤其是在繁殖季节。捕食小型动物,如鼠类,狼一般单独行动。遇大型动物,如牛、黄羊等,常常是几只狼一起从不同方向进攻,现将数量比较多的动物种群驱散成几个小群,然后再追击围攻。豺少则2~3只一起,多则7~8只,甚至10只以上集体猎食,以围攻的方式围捕有蹄类动物。
冬眠行为
许多物种通过进入“生理静止”状态来逃避寒冷的冬天,包括休眠、蛰伏、和冬眠。食肉目中的臭鼬(Mephitis mephitis)和獾(Meles meles)在冬季可能进行蛰伏,作为节约能量的措施,不过这只发生在极度寒冷的天气状况下。
黑熊也表现出典型的冬季蛰伏习性,能在蛰伏状态下不吃不喝不排泄。在蛰伏期间,黑熊的心率从每分钟40~70次下降到8~12次;代谢率下降了50%;体温从38℃降到了31~34℃。冬季蛰伏的长度及深度与当地的食物供应密切相关。此外,雌熊的冬季蛰伏还伴随着幼崽发育及出生。
社会行为
在哺乳动物当中,食肉动物的社会复杂性和多样性,仅次于灵长类动物。有253种食肉动物为完全“独居”,如狗、猫,这些物种的社会由母亲和未断奶的幼崽构成,成年的雌性、雄性动物只在繁殖季节结合在一起。另外一些物种呈现成对结合的特征,如胡狼(Canis spp)、狐狸(Vulpes),雄性会在雌性身边停留较长时间,以某种方式照料和保护幼崽。一些类群进化出了较高的社会行为,例如,狼群和非洲猎狗群所展现出的互相协调和利他主义行为。
家域特征
食肉动物领域和巢区的大小一般受食物所调节,个体大的食肉动物比小个体的食肉动物家域或领域要大。另外,家域与领域也存在着季节变化。许多食肉动物,如大型猫科、犬科及熊科动物,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它们会占有一定的领域,向同种其他个体宣告自己的家域,有的种类会为了食物及其他生活资源相互打斗、撕咬 ,甚至同类相食。
认知能力
一些食肉目动物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例如,狐狸在面对篱笆的时候,会寻找机会把家畜棚摧毁掉,杀死所有的家禽,再把它们拖走,分别藏在不同的地方。遇到人设的圈套时,狐狸会赶在设圈套的人之前多次查看那些圈套和涂了胶的树枝,拖走那些误入圈套的鸟雀。
生长繁殖
编辑求偶
有60%以上的哺乳动物其雌兽是独居性的,而雄兽则占有一个领域,该领域可覆盖一个或更多雌兽的巢域。相对于雄兽所能保卫的面积来说,如果雌兽的巢域面积比较小,那么就有可能形成一雄多雌制;如果雌兽的巢域相对说来比较大,那么雄兽就只能保卫一只雌兽,因此就只能形成一雄一雌制。
妊娠
不同动物的妊娠时间差异巨大,有些动物只需几天,而有些则可以长达一两年。例如,豺的孕期为60~62天,冬季或冬末春初产仔。每胎4~6仔。幼兽70~80天后随成体外出活动,2~5岁性成熟,但不能繁殖。寿命15~16年。
育幼
在哺乳动物中,先天特征较有利于雌性动物更多地参与亲代抚育工作,子代在母体内常常有一个很长的妊娠期,在此期间,雄性动物主要为自己的配偶提供保护和食物。当发生离弃时,首先是雄性离弃雌性。但也有少数种类是单配性,而且双亲都参加抚育后代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雄性食肉动物常常承担喂食工作和携带幼仔工作,如狨。
人工养殖
编辑在中国各地都有珍贵动物的饲养场,可驯化食肉目动物,如紫貂、貉、银狐等。驯化工作一般采用散放或半野化放养,以及栏养或笼养的方式。对于散放的方式,需要考虑到散放地的自然条件、食物供应量、天敌,以及散放种类可能造成的害处的估计。
栏养或笼养是提供毛皮的途径之一。在人工饲养和选育具有用途的动物时,需要考虑诸多问题,比如毛皮质量退化、选育优良品种、疾病防止、如何选用饲料等。
保护情况
编辑种群现状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数据,截至2023年全球范围内,熊狸(Arctictis binturong)、孟加拉狐(Vulpes bengalensis)、白鼻浣熊(Nasua narica)、石纹猫(Pardofelis marmorata)、斑鬣狗(Crocuta crocuta)等食肉目动物的数量都呈减少趋势;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西班牙猞猁(Lynx pardinus)、地中海僧海豹(Monachus monachus)等物种的数量有所增长;乔氏虎猫(Leopardus geoffroyi)、棕熊(Ursus arctos)等物种的数量无明显变化。
致危因素
栖息地丧失和退化:许多食肉动物受到气候变化和丧失栖息地的威胁,一些物种在面临环境变化时灭绝率很高,如北极熊和大熊猫。大规模砍伐森林、污染水源、大型水利工程的实施等,都可能会改变或消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一些大型物种在栖息地的分布很分散,在基因的连续性上面临着挑战。比如,高北极的大型东非食肉动物和灰狼,每年需要跟随猎物迁徙1000公里左右,道路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气候变化都会对它们造成威胁。食肉动物的高营养地位,使它们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复合影响。根据IUCN的数据,有69种食肉动物受到了住宅和商品地开发的影响。
《国家重点保护食肉目动物名录》2021版中,有27种动物是二级保护类别,19种是一级保护类别,详细如下:
科 | 中文名 | 学名 | 保护级别 | 图片 |
犬科(Canidae) | 狼 | Canis lupus | 二级 | 狼 |
亚洲胡狼 | Canis aureus | 二级 | 亚洲胡狼 | |
豺 | Cuon alpinus | 一级 | 豺 | |
貉 |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 二级 | 貉 | |
沙狐 | Vulpes corsac | 二级 | 沙狐 | |
藏狐 | Vulpes ferrilata | 二级 | 藏狐 | |
赤狐 | Vulpes vulpes | 二级 | 赤狐 | |
熊科(Ursidae) | 懒熊 | Melursus ursinus | 二级 | 懒熊 |
马来熊 | Helarctos malayanus | 一级 | 马来熊 | |
棕熊 | Ursus arclos | 二级 | 棕熊 | |
黑熊 | Ursus thibetanus | 二级 | 黑熊 | |
大熊猫科(Ailuropodidae) | 大熊猫 | Ailuropoda melanoleuca | 一级 | 大熊猫 |
小熊猫科(Ailuridae) | 小熊猫 | Ailurus fulgens | 二级 | 小熊猫 |
鼬科(Mustelidae) | 黄喉貂 | Martes flavigula | 二级 | 黄喉貂 |
石貂 | Martes foina | 二级 | 石貂 | |
紫貂 | Martes zibellina | 一级 | 紫貂 | |
貂熊 | Gulo gulo | 一级 | 貂熊 | |
小爪水獭 | Aonys cinerea | 二级 | 小爪水獭 | |
水獭 | Lutra lutra | 二级 | 水獭 | |
江獭 | Lutrogale perspicillata | 二级 | 江獭 | |
灵猫科(Viverridae) | 大斑灵猫 | Viverra megaspila | 一级 | 大斑灵猫 |
大灵猫 | Viverra zibetha | 一级 | 大灵猫 | |
小灵猫 | Viverricula indica | 一级 | 小灵猫 | |
椰子猫 | 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 | 二级 | 椰子猫 | |
熊狸 | Arctictis binturong | 一级 | 熊狸 | |
小齿狸 | Arctogalidia trivirgata | 一级 | 小齿狸 | |
缟灵猫 | Chrotogate owstoni | 一级 | 缟灵猫 | |
林狸科(Prionodontidae) | 斑林狸 | Prionodon pardicolor | 二级 | 斑林狸 |
猫科(Felidae) | 荒漠猫 | Felis bieti | 一级 | 荒漠猫 |
丛林猫 | Felis chaus | 一级 | 丛林猫 | |
草原斑猫 | Felis silvestris | 二级 | 草原斑猫 | |
渔猫 | Felis viverrinus | 二级 | 渔猫 | |
兔狲 | Otocolobus manul | 二级 | 兔狲 | |
猞猁 | Lynx lynx | 二级 | 猞猁 | |
云猫 | Pardofelis marmorata | 二级 | 云猫 | |
金猫 | Pardofelis temminckii | 一级 | 金猫 | |
豹猫 |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 二级 | 豹猫 | |
云豹 | Neofelis nebulosa | 一级 | 云豹 | |
豹 | Panthera pardus | 一级 | 豹 | |
虎 | Panthera tigris | 一级 | 虎 | |
雪豹 | Panthera uncia | 一级 | 雪豹 | |
海狮科(Otariidae) | 北海狗 | Callorhinus ursinus | 二级 | 北海狗 |
北海狮 | Eumetopias jubatus | 二级 | 北海狮 | |
海豹科(Phocidae) | 西太平洋斑海豹 | Phoca largha | 一级 | 西太平洋斑海豹 |
髯海豹 | Erignathus barbatus | 二级 | 髯海豹 | |
环海豹 | Pusa hispida | 二级 | 环海豹 | |
表格中资料来源: |
保护措施
栖息地保护:2023年IUCN数据显示,一些食肉目物种受栖息地保护,是否显示出物种数量恢复迹象。例如,中国秦岭珍稀濒危动物保护区创建了珍稀野生动物救护技术体系,建立了秦岭大熊猫人工饲养繁育技术体系,有效保护了该地区的大熊猫种群。
物种恢复计划:由美国非营利组织RESOLVE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UNEP-WCMC)领导的一个全球研究小组,着手强调如何重新引进大型哺乳动物,从而对其进行保护,其中涉及的食肉动物有欧亚海狸、驯鹿、狼和猞猁、美洲黑熊、猎豹、非洲野狗等。
法律政策保护:各国政府都很重视对受胁物种的保护。中国在198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条例》,随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00年颁布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将野生动物保护纳入了法制轨道。
2020年2月24日,中国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主要价值
编辑经济价值
食肉目种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些种类是重要的毛皮兽,如紫貂、水獭、海豹、鼬类和鼬獾。在毛皮动物资源中,鼬科、犬科、猫科动物是世界毛皮贸易中的主要种类。如狐、貉的毛皮为上等裘皮,貉绒尤为名贵。
中国传统的制裘工艺早在商朝末期就形成了,商朝丞相比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明熟皮制裘工艺,人们通过硝熟动物的毛皮来制作裘皮服装。数据显示,中国近年来在全球裘皮业的地位稳步上升,全球大部分皮草服装在中国加工生产。2019年天然皮毛服装产量为478万件,皮草行业销售收入为693.29亿元。
丹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貂生产国,每年的销售额约为80亿元人民币,其招牌皮草有北美短毛水貂、红狐、蓝狐、海狸、貉子等。
药用价值
食肉目的一些种类可用于传统医药。如虎骨、熊胆是贵重的中药材。香鼬的骨、肉、须均可入药,肉可治口腔病,须可解毒。豺的肉可以驱寒消肿,克治寒气引起的肌肉肿胀。狗獾的肉、油脂、小肠等皆可入药:肉可治邪病,油可治寒性龙病,腿部肿痛,小肠可治肠刺痛,痢疾。一般秋冬季捕捉狗獾,取其肉新鲜或晾干用;取油脂即獾油,埋于地下,天长日久自变成油即可应用;取肠,洗净,阴干。
观赏价值
食肉目中的熊、小熊猫、大熊猫、云豹、豹、虎等,均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是动物园吸引游客的著名观赏种类。有些种类,如大熊猫,已经成为国家之间的友好使者。观赏猫和观赏犬,是较常见的食肉目动物。例如,云猫是一种观赏猫,因喜食椰子树和棕榈树的树叶,而被称作椰子猫和棕榈猫。云猫的毛色多呈棕黄色、黑灰色,头部为黑色,眼睛的下方及侧面有白斑,背部有数条黑色纵纹,四肢及尾部为黑褐色。
科研价值
在近代医学的发展中,犬曾经广泛地应用于外科手术、断肢再生、组织和器官移植等研究中。1904年到1990年期间的11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都有犬的付出。
生态价值
在生态系统中,食肉动物对猎物数量、植被结构和相关的动物群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大型食肉动物可以抑制有蹄类种群的增长,减少了食草动物对植被的影响,从而使植物群落及其他动物群落具有更大的多样性。例如,在1995年和1996年,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由于麋鹿数量过多,引入了31只灰狼。在10年内,公园北部地区的麋鹿数量下降了三分之二,麋鹿的觅食行为也随着狼的捕食,从草原转移到了林地。这使得草地上的植物分布和多样性发生了变化,有了更多灌木和树木,海狸和鸣禽的生境质量提高。
黄石公园1997年和2001年的对比照片
危害与防治
编辑偷食农牧区家禽和家畜
当某些食肉动物被引入到非本地地区,可能会成为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一些大型食肉动物,如狮子、虎、豹、熊、狼,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例如,当一些哺乳动物感到威胁或被饥饿时,可能会袭击人类。一些大型食肉动物还会将牲畜作为食物来源,引发人兽冲突。狼有时会偷食农牧区的家禽和家畜,它们会先在附近“侦查”几次,感到安全后再行动。狼常把农区围栏内的家畜拖到安静的地方吃掉,如果一次吃不完,在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会经常来啃食,直到剩下身体的几块大型骨为止。在狼较多的地方,农牧民常养狗,或在畜棚上放绳套,防止狼捕食。
传染病和寄生虫
一些研究发现,灵猫科和鼬科的一些种类于人类感染的疾病有关联。餐桌上的野生动物大多为非法途径获取,未经过检疫,捕猎、宰杀、烹饪等接触野生动物和食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野生动物携带的病原体在人间传播。经野生动物传播的病毒性疾病有SARS、狂犬病、流行性感冒、戊型肝炎等。果子狸是SARS的中间宿主,2003年暴发了SARS疫情。中国发生过多起宰杀和食用旱獭而感染细菌的疫情。2019年5月,俄罗斯一对夫妇生吃旱獭导致感染鼠疫后死亡。
除上述病毒和细菌等烈性传染病外,野生动物体内存在着大量寄生虫,食用野生动物可能会感染蛔虫、绦虫、旋毛虫、弓形虫等寄生虫。除了这些体内寄生虫外,捕猎和宰杀野生动物过程中也可能会接触到一些体外寄生虫,如蜱。蜱是很多病毒的中间宿主,可通过叮咬传播很多烈性传染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Q热、莱姆病、森林脑炎等。
相关文化
编辑狼图腾
蒙古牧民的原始图腾是狼图腾。狼既是他们的天敌,也是他们的朋友。在与狼群的生死相搏中,造就了牧人的智慧。蒙古民族许多世纪以来都信奉苍狼与白鹿是自己的祖先。狼性孤独、凶悍,耐饥渴,抗寒暑,长于捕捉时机、集体作战,是草原上难以对付的敌手。
狮舞
狮舞
狮舞是一种民间舞蹈,在清前期又称“耍狮子”“狮子滚绣球”“狮子舞”等。李声振在《百戏竹枝词》中提到:“狮子滚绣球,以羊毛饰为狮形,人被之,滚毬跳舞。”在具体表演时,“狮舞”一般由两人扮演,一人戴狮头道具,另一人身披狮皮,俯身抱住前人腰,两人合成一个大狮子。也有一人身披狮皮道具,俯身成小狮子,另有一人手持能转动的绣球,逗引狮子而舞。在表演中,“狮舞”的舞蹈形式多样,其中,有“手狮”舞、“手摇狮”舞;以及舞狮前唱一段的“赞狮”舞;会喷火的“火狮”舞,“琉璜狮”舞和“板凳狮”舞等。
文学和影视作品
文学作品
名称 | 书封 | 相关食肉目 | 作者 | 介绍 |
《狼图腾》 | 《狼图腾》 | 狼 | 姜戎 | 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 |
《我是猫》 | 《我是猫》 | 猫 | [日]夏目漱石 | 主人公以一只猫的身份,俯视着日本20世纪的社会 |
《雪虎》 | 《雪虎》 | 狼、犬 | [美] 杰克·伦敦 | 描写了一只狼怎样通过各种遭遇变成了一只家犬 |
影视作品
名称 | 图片 | 相关食肉目 | 上映时间 | 导演 | 编剧 | 介绍 |
《狼图腾》 | 电影《狼图腾》 | 狼 | 2015-02-19(中国大陆) / 2015-02-25(法国) | 让-雅克·阿诺 | 阿兰·戈达尔 / 让-雅克·阿诺 / 芦苇 / 约翰·科里 / 姜戎 | 电影改编自姜戎同名小说,耗时5年拍摄完成 |
《狮子王》 | 电影《狮子王》 | 狮子以及非洲草原上的其他食肉动物 | 1995-07-15(中国大陆) / 1994-06-15(美国) / 2011-09-16(美国) | 罗杰·阿勒斯 / 罗伯·明可夫 | 艾琳·梅琪 / 乔纳森·罗伯特 / 琳达·伍尔芙顿 | 迪士尼经典动画电影 |
《猫和老鼠》 | 动画片《猫和老鼠》 | 猫、狗 | 首播:1965-09-25(美国) | 约瑟夫·巴伯拉 / 威廉·汉纳 / 特克斯·艾弗里 / Michael Lah | 约瑟夫·巴伯拉 / 威廉·汉纳 | 动画短篇剧目,未确定具体集数 |
《忠犬八公》 | 电影《忠犬八公》 | 犬 | 2023-03-31(中国大陆) | 徐昂 | 张寒寺 / 徐昂 / 李亮文 / 李林 | 改编自新藤兼人原著剧本《ハチ公物語》 |
《疯狂动物城》 | 电影《疯狂动物城》 | 狐狸、水獭等 | 2016-03-04(中国大陆/美国) / 2020-07-24(中国大陆重映) | 拜伦·霍华德 / 瑞奇·摩尔 / 杰拉德·布什 | 拜伦·霍华德 / 瑞奇·摩尔 / 杰拉德·布什 / 吉姆·里尔顿 / 乔西·特立尼达 / 菲尔·约翰斯顿 / 珍妮弗·李 | 狐狸与兔子搭档工作的动画电影 |
《丛林赤子心》 | 电影《丛林赤子心》 | 犬、豹 | 1987-06-05(美国) | 乔·坎普 | 乔·坎普 | 迪士尼以动物为主题的电影 |
代表类群
编辑猫科
猫科动物是食肉目中肉食性最强的一科,也是食肉目中进化最为成功的一科,其中的许多成员都是人们最熟悉的动物,也是各地的顶级食肉动物。猫科动物有着广泛的地理分布,除了南极洲以外,它们遍布全球各大陆,适应多种不同生存环境。
- 家猫:家猫是跟人类关系最近的猫科动物,是由古代的野猫,经过人们的饲养变成的。家猫善于捕鼠,其形态结构与捕食鼠类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它的瞳孔能够随着光线的强弱缩小或放大,能够在暗处收集光线。耳廓能够灵活转动,善于辨别微声。家猫足下生有肥厚、柔软的肉垫,指趾末端有钩爪,爪可以缩进和伸出。
家猫
- 金猫: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陕西南部以南地区,中国境外见于缅甸、尼泊尔、印度、马来西亚和苏门答腊。栖海拔3000m以下热、温、寒带林区。营独居地面生活,性凶猛,多夜行。
金猫
犬科
- 狼:狼的形态像犬,面部长,吻突出,口裂很深。耳竖立,眼睛斜,听觉和嗅觉十分敏锐。四肢强健,善于奔跑。犬齿和臼齿锐利,裂齿很强大,能咬碎较大的骨。舌面光滑,没有肉刺。在中国境内广泛分布;中国境外遍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狼的生态适应性广泛,可栖于海拔5400m以下的多样景观区和气候带。营群(独)两居,多晨昏活动。狼为了寻常食物,常奔走几十千米,常在夜间出来捕食各种小型动物。狼的捕食方式是不停追赶。狼会捕食羊群和家畜,有时也伤人。
狼
- 赤狐:在中国境内广布各地区,国外遍及亚、欧和北美的大部地域。主要栖于海拔4000米以下的多种环境,包括荒野、林缘、灌丛草坡、农田地角、果树茶园、山区居民房屋附近,以及沟谷乱石地带等。穴居,晨昏单独或成对活动。
赤狐
熊科
- 大熊猫:大熊猫为中国特产的食性特化食肉动物,分布于四川和陕西及甘肃的少数地域。主要栖于温带和寒温带海拔1300~3600m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及亚高山针叶林区。独居,昼行。
大熊猫
- 黑熊:广布亚洲大陆及其邻近岛屿,为典型的林栖物种。多见于海拔2000m以下山地,或海拔4000m的针叶林带。无固定巢穴。
百科词条作者:小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pedia.cn/103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