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椤(拉丁学名:Alsophila spinulosa(Wall.exHook)R.M.Tryon),桫椤科(学名:Cyatheaceae Kaulf)桫椤属植物。又名蕨树、刺桫椤等。主要分布于中国华东南部,西南南部及华南地区,也分布于日本、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生长于海拔260~1600米之间的山地溪旁或疏林中。中国在1987年引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等级概念,并在1991年将桫椤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近危NT物种。在2019年桫椤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物种。在2021年桫椤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桫椤历史演化
编辑根据古植物资料,桫椤化石孢子发现于波兰、印度和朝鲜的侏罗系以及苏联、捷克的早白垩系;在中国山西大同的侏罗系,大兴安岭、辽宁的阜新、吉林的早白垩系均有发现。由此可见桫椤起源于侏罗纪至白垩纪末期,在中生代中期曾广泛分布,比恐龙的出现还早1.5亿年。在第三纪时,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西撤,地貌、气候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后,恐龙灭绝,大量其它桫椤属植物消亡。随地质历史的变迁,桫椤的分布区逐渐缩小和南迁,现今幸存的桫椤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潮湿地区。
桫椤形态特征
编辑茎
桫椤属于大型树状蕨类。茎干高达6米或更高,径宽10~20厘米,直立,似笔筒;茎干呈深褐色或浅黑色,茎干的外皮坚硬,在外面可以看到密布的褐色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一般呈暗棕色,且具有金属光泽。茎向上有残存叶柄,向下密被交织不定根。
桫椤茎
叶
桫椤叶呈螺旋状或树冠状排列于茎的顶端;在茎端和拳卷叶及叶柄基部经常有鳞片和糠秕状鳞毛密被,鳞片一般呈暗棕色,具有光泽,叶形呈窄披针形,叶的先端呈褐棕色且为刚毛状,叶的两侧有窄而色淡的啮齿状薄边;叶柄一般长30~50厘米,通常呈棕色,叶柄同叶轴和羽轴都有刺状突起,在背面两侧分别有1条不连续的向上延至叶轴的皮孔线;叶片长矩圆形,长1~2米,宽40~50厘米,纸质,在干后会变为绿色。
桫椤叶
孢子囊
桫椤的孢子囊群在侧脉分叉处着生,靠近中脉,有隔丝,囊托突起;囊群呈盖球形,薄膜质,外侧开裂,易发生破损,孢子囊群在幼时被完全包裹,在成熟时反折覆盖在中脉上面。
物种分布
编辑世界分布
桫椤主要分布在南亚及东南亚等地:即日本、越南、柬埔寨、泰国北部、缅甸、孟加拉国、锡金、不丹、尼泊尔和印度。
中国分布
桫椤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东南部,西南南部及华南地区:即福建、台湾、广东、海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2023年,在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王子树乡,发现了小规模植物桫椤群。
生长习性
编辑地理条件
桫椤主要生长在海拔260~1600米之间的山地雨林及次生常绿阔叶的林缘或人迹罕至的溪流边疏林中。在针叶林、竹林等生境中也有分布,且通常生长在水热条件充足的沟谷区。
土壤
桫椤生长的土壤多为弱酸性(土壤pH值为4.5~5.5)富含有机质的砂质紫色土。
温度
桫椤属半阴性树种,喜静风、高湿、荫蔽的环境,在温度为5~35摄氏度的山区、坝区和庭院均可栽培。
水分
桫椤喜高湿的环境,常生长在林下或河边、溪谷两旁的阴湿之地。桫椤靠孢子繁殖,孢子的萌发需要水,在相对湿度大的情况下可随地栽,也可盆栽或桶栽。
繁殖方式
编辑自然繁殖
世代交替
在桫椤的生活史中,无性繁殖阶段(形成孢子)与有性繁殖阶段(形成配子)有规律地进行世代交替。无性世代的孢子体染色体数目为双倍体,产生孢子时,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形成具有单倍体数目的孢子。这些孢子继续成长为单倍体的配子体进入有性世代。最终配子体产生配子囊,形成配子,两性配子结合发育成双倍体的孢子体,具明显的根、茎及蕨叶。叶背形成无性的孢子囊。
孢子繁殖
桫椤没有种子,靠叶背面孢子囊中的孢子繁殖后代,同一株桫椤各叶片上生长的孢子囊群发育不同步,即使同一叶片上也是。发育最早出现时期为5月初前后,最晚期有8月的。孢子囊群一般在2~3月孕育,在4月孢子囊群发育,呈绿色;5月为浅褐色,孢子趋于成熟;6月呈褐色,孢子开始成熟。在孢子成熟时孢子会脱落离开叶子,靠风作为媒介进行传播。孢子从散布到合适的环境萌发,需要一个时间比较久的“吸胀”时期,据实验观察,约4~8周时间。孢子在潮湿的环境、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开始萌发由丝状体长成原叶体,最后形成配子体。
人工繁殖
引种栽培
由于桫椤无主根,根系也不完善,对变化的环境难以适应,所以人工移植的野生桫椤很少成活。桫椤的孢子可经多年保存依旧萌发。在经过长期的桫椤人工栽培研究后,研究者们提出了桫椤引种栽培的技术措施。即在孢子成熟时采集自然下落的孢子,并在采集后立刻播种,确保桫椤孢子在离开母体后有适宜的环境让孢子萌发,采取勤观察、勤喷水、遮好荫等技术措施,不仅节约成本费用,又达到了快速繁殖的目的。同时在自然环境下繁殖的幼苗,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适应多变的环境,移植成活率高。
栽培技术
编辑桫椤现在在广州和香港植物园内均有栽培。一些学者研究了桫椤的引种栽培和组织培养。如邬秉左通过对湿度、温度、光照、施肥、防病等因子的控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桫椤的幼苗。桫椤的育种成功也意味着需要在对桫椤进行移栽时掌握良好的栽培技术。
移栽
在桫椤可进行移栽时,根据树体的大小,挖坑对其移栽。深度可以根据桫椤的根系情况来定。因为桫椤无主根,所以挖坑不要太深。
定植
将准备好的腐叶土进行杀菌。再对桫椤树体和根部进行消毒,将消过毒的坑底填上腐叶土并踩紧。桫椤定植完后需要浇透水。桫椤喜欢高温湿润的环境,为避免阳光直射,还应搭上黑色的遮荫网,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季,还应注意防霜。桫椤怕干旱,忌水涝,所以在定植完后应在树盘周围修排水沟。还可以根据地理环境气候变化情况,每天对桫椤的树茎和树盘喷雾状水用来保证湿度。
施肥
桫椤可以每年施2次经发酵的家禽粪便等有机肥,施肥时应注意先把树盘内盖的腐叶土除去1层,这样有助于提高肥效,同时减少更多的病虫害。施肥后再将腐叶土盖上浇透水。
生长期管理
如果想要桫椤生长迅速,除了要经常向树盘和树茎喷水保持一定的水分外,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还要对桫椤的羽状主叶进行修剪。当桫椤长出10~12片主叶后,应自下至上剪掉多余的老叶和残叶。
病虫害防治
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桫椤基本无病害,但在经过移栽施肥后桫椤会有病害产生。桫椤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蚂蚁,蜗牛等,在发现桫椤有病虫害出现时,只要每月用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对桫椤树体和树盘喷施1次就可消除病害。
物种保护
编辑物种现状
桫椤是白垩世纪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现今分布区每年都在大幅度减小,仅有桫椤属家族的一些成员至今仍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在中国仅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发现有数量较多的桫椤种群存在。而如今更加苛刻的繁殖条件,人类对桫椤生存环境的大肆破坏和乱砍滥伐导致桫椤种群数量逐年减少,现已濒临灭绝,成了数量极少的孑遗植物。2022年10月25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收录了桫椤。
致危因素
桫椤致危主要有几个因素:一是桫椤成年株每年产生的孢子数量虽多,但死亡的也多;二是在自然界尽管有幸存孢子,但从萌发至幼孢子体这一过程耗时有1年之久,温度、湿度等生态因子的变化都会影响萌发孢子的死亡,或抑制孢子萌发;三是孢子萌发对生境要求严格,适宜生长区域小;四是桫椤是木本植物,生殖周期很长,发育进程完全受环境控制,因此不利生存发展;五是桫椤无完善根系,无法适应环境变化;六是原始森林遭到破坏,适宜生长区大幅度缩减;七是人为直接砍伐造成了桫椤的逐渐濒危。
保护价值
桫椤是地球上存活时间最长的物种之一,对研究古地质气候,古环境的演变,探索生物进化,保证遗传物种生态系统的永续利用极富研究价值。
保护等级
在1987年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著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引入IUCN红色名录中濒危、稀有和渐危三个等级概念对包含桫椤在内的388种植物进行评估,作为《中国植物红皮书》的基础名录,并在1991年将桫椤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近危NT物种。在2019年11月26日桫椤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物种。在2021年8月7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将桫椤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保护措施
将桫椤录入中国国家珍惜濒危植物信息系统,颁布有关国家重点野生植物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
建立各种级别的桫椤自然保护区:如中国四川盆地中生代强烈坳陷的南缘斜坡地带的桫椤自然保护区,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功用价值
编辑科研价值
桫椤为蕨类植物的代表,在分布的很多地方都属于地方特有种,至今发现的蕨类植物一般都是草本,因桫椤是唯一的木本,所以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因桫椤的古老性和孑遗性,桫椤成为了众多研究学者对古生物进行研究的理想对象。又因桫椤作为濒危物种,对桫椤进行引种驯化栽培保留其基因,具有丰富的科研价值。
观赏价值
据历史分析记载,桫椤最高可达20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蕨类植物。树型美观,叶如凤尾,形似椰树。有些桫椤并未单株生长而是三株并连,被人们美其名曰“三子同心”;有的分叉成两株,比肩齐高,被人们称之为“情人树”;有的弯曲处有根须连地生长极具观赏价值,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
桫椤庭院观赏树
延伸文化
编辑植物文化
新西兰的国树
新西兰的人民认为桫椤令人能让他们联想起2亿多年前桫椤和恐龙共存的远古时代,因此将桫椤定为新西兰的国花。但桫椤属于无花植物,也没有果实和种子。所以他们的国花其实是国树。
物种对比
笔筒树与桫椤的区分
笔筒树(拉丁学名:Sphaeropteris lepifera)与桫椤都是桫椤科的植物,两者的羽状叶片都生长在茎干的顶端,都有笔直的树干和繁茂的叶片,很难区分,但可以从它们的树干进行区分。
- | 笔筒树 | 桫椤 |
树干 | 外表有很多的圈痕 | 外表有许多老叶覆盖 |
叶柄 | 叶柄的基部及新芽被棕色的鳞片覆盖 | 叶柄上长有小刺且新芽为黑色 |
- | 笔筒树Sphaeropteris lepifera |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
百科词条作者:小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pedia.cn/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