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编辑
本词条由“小小编” 建档。
皇后,皇帝的正妻。其在皇宫的地位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亦有“元后”“元嫡”等别称。“后”原有君主之意。在甲骨文里,“后”字形是这样的:人在左下方是一口字,右上方是一拢起的手。但自金文将字形成镜像般翻转,拢起的手移到左上方,便一直沿用至今。甲骨文的“后”字《说文解字》解释说:“后,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因为在远古氏族部落中,一般发号施令者为女性的权威,所以“后”的意思为...

皇后,皇帝的正妻。其在皇宫的地位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亦有“元后”“元嫡”等别称。

称号由来

编辑

“后”原有君主之意。在甲骨文里,“后”字形是这样的:人在左下方是一口字,右上方是一拢起的手。但自金文将字形成镜像般翻转,拢起的手移到左上方,便一直沿用至今。

皇后

甲骨文的“后”字

《说文解字》解释说:“后,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因为在远古氏族部落中,一般发号施令者为女性的权威,所以“后”的意思为有权威的女性长辈。在甲骨文的卜辞中,“后”还经常被用来代指氏族中的女性首领。所以,也因而被引申为帝王的正妻等含义。

皇后

金文的“后”字

历史沿革

编辑

秦汉时期

皇后一词最早起源于秦始皇时期,但未有明确记载秦朝是否有过皇后。而历史上第一位有明确记载则为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雉,当刘邦于汜水河登基皇帝后,便册封了吕雉为皇后,其子为皇太子,且西汉时期也规定了嫔妃与皇后的等级差异。至武帝时期,还正式确立了册封皇后的礼仪。并且册封皇后礼仪甚为隆重。如西汉末平帝时,册封皇后礼仪如下:开始时,皇帝遣宗正、尚书令纳采,太师、大司徒等四十九人赐鹿皮冠和素积衣裳以礼,杂卜筮[shì],太牢告宗庙,封后父百里。接着,遣大司徒等奉乘舆法驾迎皇后,授皇后玺绂[fú],登车称警跸[bì]。择时辰,皇帝亲临延寿门入未央宫前殿,群臣依次就位行礼,大赦天下,赐迎皇后及行礼者三公以下宰执皆增秩赐金帛各有等差。但西汉时期的皇后大多出身卑微,如高祖吕后、武帝卫皇后等。另外,西汉时期也出现了第一个皇后的追封制度,如汉武帝去世后,八岁的汉昭帝登基,托孤重臣霍光遵照先帝遗愿,追封武帝生前宠妃李夫人为“孝武皇后”,这是中国古代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到了东汉时期,皇后几乎都出自世家大族,并且随着皇权的加强,皇后制度也进一步完善。要求其他诸侯王的正妻不得称为“王后”而是改为“王妃”,“后”字成为皇帝嫡妻专用的称号,且从东汉时期开始,皇后也逐渐拥有独立的谥号,如东汉明帝给自己的母亲光武帝阴皇后立谥号“光烈”。但随着皇后地位与权力的不断提升,也逐渐导致发生“权归女主”之事,使得外戚乱政之事常有发生。而另一方面,东汉也延续了西汉隆重的皇后册封仪式,如在东汉末汉灵帝册封宋贵人为皇后,其礼仪如下:开始时,皇帝亲临章德殿前,百官陪位,太尉袭使持节奉玺绂。皇后立北面,皇帝立南面,太尉立阶下,东向,宗正、大长秋西向。宗正读册,册文凄毕,皇后拜,称臣妾毕,立位,太尉授玺绂。中常侍、长秋、太仆、高乡侯长跪,接受玺绂,奏于殿前。女使授婕妤,婕妤长跪,接受玺绂,以授昭仪。昭仪长跪,接受之,以带皇后。皇后伏,起拜,称臣妾,毕。黄门鼓吹三通,鸣鼓,毕。群臣依次出,皇后即位,大赦天下。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东汉末年外戚干政影响,皇后权力逐渐衰弱。而其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多立皇后,而最早多立皇后出现在东吴末帝孙皓时期,其先削弱皇后滕氏尊位,随后立多个皇后。孙皓设立多个皇后,变向削弱了皇后的权力,也加强了皇帝自身权力。另一个突出的变化则是不立皇后,东晋元帝司马睿嫡妻虞孟母早逝,在追谥虞孟母为“敬皇后”之后,便再也没有设立皇后。虽看起来不立皇后是为了对原配表示尊崇,但是不立皇后也不是取消了皇后一职,而是将皇后名号空置,使得后宫嫔妃无法进一步掌权,避免了外戚干政。同时,两晋时期,皇后多来自士族高门。南北朝时期战乱频发,皇后多由民间诞生或是官员大臣之女。

隋唐时期

隋朝时期,皇后及嫔妃制度逐渐走向完善,明确嫔妃只为皇帝的妾,使得皇后权力再次扩大。同时,也因隋朝皇后皆出于名门,自幼多读诗书,虽多有参与朝政之事,但未发生外戚乱政之事。如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其父亲为北周大司马,独孤皇后的表兄大都督崔长仁曾犯错,独孤皇后便强行要求将其斩首。但同时,其也废长立幼,为隋朝灭亡埋下隐患。而唐朝的皇后制度基本延续隋朝,且皇后也多出生名门,知书达理,多能进言,会多参与政事。如唐高祖时期的窦皇后和唐太宗时期的长孙皇后。而到了唐高宗的皇后武氏因其废储自立皇帝,也逐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皇后参政的最高峰。自武则天后,皇后开始多加参与朝政。

宋元辽时期

宋朝的皇后制度也承袭了唐朝旧制,但另外,在宋朝皇后制度也逐渐形成定制。规定同一时间只能设立一名皇后,如果皇后去世或被废黜,则被允许另立一名皇后。此外,也可在嫔妃死后,由当朝皇帝或者下一代皇帝追册为皇后。另外,宋朝的皇后多由高贵名门产出,并且在选拔时还会对女德及生辰八字的匹配进行考核。同时,宋朝时期还制定了“治内之法”规定皇后禁止外出,并且限制了皇后干政的权力,如新皇帝年幼时,则会多由太后主政,而非皇后。如北宋刘太后,在宋真宗病逝后负责辅立皇太子,听断国家大事。元朝时期,皇后制度再次恢复多后制,且各皇后身份各有高低,同时,皇后多选自蒙古族,但也有少数来自高丽、色目等地,并规定皇帝不可娶嫡姓为皇后。同时,因元朝母系社会的残留,皇后权力再次变大,并且开始干政,且干政手段多样。如元太宗脱列哥那皇后在太宗死后亲自摄政。元睿宗皇后唆鲁禾帖尼直接更改了皇帝的选立。而辽朝的皇后也与宋元时期基本相同,但辽朝时期对于皇后的挑选不仅存在皇帝的主观倾向,而且还受到神学及政治影响。而辽朝采取的“一后”制度,但是也因契丹人尊重女性,皇后的权利也不断变大,也多主持朝政。如辽景宗萧皇后,在辽景宗还在世时就可代行皇帝职权。

明清时期

明代的皇后制度也是在不断调整、变化以适应时代需要,并且明朝时期也确立了皇后的选拔制度:联姻与民间选秀,如明太祖朱元璋早年便是与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养女联姻而来。并明代各皇帝多立一后,唯有明惠帝、穆宗二帝立二后。而到了清朝,皇后多为政治联姻作用,无过多实权。在清朝时期,因采取“满蒙联合”的政策,皇后多有功臣、将军之女或者对所有适龄大臣之女进行选秀而来。同时,清朝册封制度也得到完善,其增加了纳彩大征礼、祭告天地与社稷、朝见皇太后等,并对皇后乘坐的舆车、冠服、日常饮食和俸禄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不得逾越。到了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标志着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皇后制度相应就废除了;1946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郭布罗·婉容在吉林省延吉市一个监狱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皇后

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

皇后礼仪

编辑

皇后谥号

谥,是人死后对其生平行为的评价;号,是生前功绩的标志。古时有大功的人,就会通过赐美好的称号来表彰他们。皇后除了是皇帝的妻子,还在其事业上有着相关帮助,所以中国古代对皇后谥号比较重视,但皇帝不能亲自赐予皇后谥号,而是由朝廷官员在太庙举行仪式,以表明该谥号是受到先祖们的赐予。

皇后服制

周朝

《周礼·天官》中提到了王后的“六服”,分别是祎[yī]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椽[chuán]衣和素纱。其中袆衣、揄狄、阙狄是用于祭祀的服饰,袆衣用于祭祀先王,揄狄用于祭祀先公,阙狄用于祭祀群小祀。这三种服饰都以翟形为纹饰,但画色不同,袆衣为玄质,画五色的翬形;揄狄为青质,画五色的翟形;阙狄为赤质,只刻翟形不加画色。鞠衣是告桑之服,代表季春养蚕即将开始,服色象桑叶初生之色。展衣为白色,用于礼节上见王和宾客。禒[xiǎn]衣为黑色,用于御于王和作燕居之服。最后的素纱是用于衬在六种服饰的里面,以展示服饰的色彩。

皇后

山西省太原市晋祠中的“邑姜”像

汉朝

汉制皇后入庙服,上衣为绀[gàn]色,下衣为皂色;蚕服上衣为青色,下衣为青白色,都是深色衣物。衣领隐藏,边缘有条纹。其装饰会使用假结和步摇簪珥。步摇用黄金制成山题,用白珠串成桂枝形状。一共有九种华饰,分别是熊、虎、赤熊、天禄、辟邪、南山丰大特六种兽形状。所有的华饰都用翡翠做毛羽,金制白珠珰,周围用翡翠装饰。

皇后

河南省商丘市芒山镇汉兴源的“吕后塑像”

魏晋南北朝

魏、晋及南北朝的命妇服饰沿袭了汉代的传统,稍有增损,特别是魏制多使用绣文。晋朝根据前汉的制度,皇后谒[yè]庙时穿绀色上衣、皂色下衣,蚕衣为青色上衣、缥色下衣,袖口有隐领。元康六年(296年)诏定为纯青。从皇后到二千石命妇都穿蚕衣作为朝服。

隋唐时期

据史学家杜佑编撰的《通典》记载:“隋制皇后有袆衣、鞠衣、青衣、朱衣四等。唐制皇后的服饰有三种:其一为袆衣,是受册、助祭、朝会等大事所穿的服饰。采用深青色织物制成,上绘赤色翚纹,质地优良。素纱中单,领口饰有黼[fǔ]领,朱罗縠[hú]褾[biǎo]和襆。裙摆遮住膝盖,与裤子颜色相配,领口边缘以缴装饰,且有翟装饰,共三层不同颜色。青衣配以革制腰带,大带与衣服颜色相配。腰带上的装饰与天子所佩戴的大带相同。其二为鞠衣,是亲蚕之服。其使用黄罗制成,且不进行绘画。膝部覆盖着遮蔽物,有大带和革制带子。舄[xì]鞋的颜色与衣服相配,其余的与袆衣相同。其三为钿钗礼衣,是宴见宾客的服饰。其上有十二钿,采用杂色且不画花纹,加上双佩小绶,去舄加履。首饰有大小花共十二树,以象征衮冕之旒[liú],另外还有两博鬓。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服饰大体是沿袭唐制。同光元年(923年),后唐临轩封册皇后时,仍以唐开元礼为基准,但是将应该穿的衮冕改为了常服。而皇后仍然佩戴首饰、穿祎衣。

宋朝

宋朝皇后的服饰包括袆衣、褕翟、鞠衣、朱衣、礼衣(钿钗礼衣)以及常服等几种。其首饰包括九龙四凤冠、龙凤珠翠冠、九翚四凤冠、花钗冠等。

辽金时期

辽朝皇后在小祀时戴红帕,服络缝红袍,悬玉佩和双同心帕,穿络缝乌靴。其常服有紫金百凤衫、杏黄金缕裙,头上戴百宝花髻,足穿红凤花靴。金朝大抵同宋代的冠服相仿,有九龙四凤冠、袆衣、腰带、蔽膝、大小绶、玉佩、青罗舄等。

元朝

元朝皇后作为贵者,以貂鼠为衣,戴皮帽。其衣有宽大而长的袍子,袖子很宽,但在袖口处较窄。袍子的长度超过地面,行走时需要两个女奴来拽着。袍子的颜色以大红织金、吉贝锦、蒙茸、琐里为最佳。其他的颜色也有红、黄、绿、茶色、胭脂红、鸡冠紫、泥金色等,头饰多为姑姑冠。此外,颈下胸、背、肩之间会围一云肩,且所穿的鞋子以红靴为主。

明朝

明朝皇后用于受册、谒庙、朝会时的礼服经历一次更定。洪武三年(1370年)规定皇后的礼服是深青色的祎衣,上面绣着赤色五彩的翟纹。冠上用圆匡,外面镶嵌翡翠,饰有九条龙和四只凤,还有十二朵大小花。冠的两旁各有两个博鬓,还有十二个花钿。内衬是素纱中单黼领,朱色罗觳缘袖端、衣边和后裾。膝部以下的部分与衣服颜色相同,上面还绣有三等的翟纹。大带与衣服颜色相同,用革带束腰,脚上穿着青色袜子和金饰的舄。永乐三年(1405年)更定:后冠是由漆竹丝制成的圆形匡,外面覆盖着翡翠。冠上共有翠龙九条,金凤四只,中间有一条龙衔着一颗大珠。冠顶上有翠盖,下面垂着珠子。冠的其他部分也都饰有珠子。冠上还加了四十片翠云和十二枝大珠花,每枝上有两朵牡丹花和两个花蕊。冠的边上有三个博鬓,即左右各三扇,比洪武时定的增加了一扇博鬓,并饰以金龙翠云和垂珠。冠的口圈是一副,也饰有珠宝钿花,珠翠面花五事,还有一对珠排环。额子是皂罗制成的,上面描绘了金龙纹,使用了十二颗珠子。衣是翟衣,颜色是深青色,织有崔文和小轮花。红领和袖端的衣边和后裾缘上织有金云龙纹。玉色纱中单的红领、袖端等地织有黻[fú]纹十三。蔽膝与衣的颜色相同,织有翟纹和小轮花,上面也使用了酱色缘和织金云龙纹。配饰有玉革带、大带、副带、绶、小绶、玉佩、青袜,舄上描绘有金云龙纹,舄首还加了五颗珠子。明朝皇后的常服也经历一次更定。洪武三年(1370年)规定冠为双凤翊[yì]龙冠,次年更定龙凤珠翠冠。并穿红色大袖衣,衣上加红罗长裙和红褙[bèi]子。首饰有龙凤装饰,衣服上织有金色龙凤纹。永乐三年(1405年)更定:皂谷为冠,附以翠色的博山。冠上有一个金龙,两侧有两只口含珠子的珠翠凤凰。前后有两朵珠牡丹花和八朵花蕊,还有三十六片翠叶。额发鬓边有两个珠翠镶花鬓和二十一片珠翠云。脑后有一对翠口圈,九朵金宝钿花饰在头上,还有九颗珠子。头顶有一对金,口中含着珠子结。两侧有六片鬓发,饰有鸾凤和二十四颗金玉钿,边上还垂着珠子。还有一对金簪和一副珊瑚凤冠嘴。身着黄色的大衫,深青色的霞帔上织着金色的云霞龙纹,还有珠玉坠子装饰。此外,皇后的服饰还有褙子、鞠衣、大带、缘襈[zhuàn]袄子、缘裙、玉带以及绶。

清朝

清朝皇后的冠饰与服饰均有变化:

冠饰

服饰

相关争议

编辑

因《汉书》中《外戚传》记载:“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適称皇后,妾皆称夫人。”所以现代学者晋文认为皇后称号最早出现于秦始皇时期。但是《论秦汉时期皇后制度之确立》一文也提出秦始皇时期是没有立过皇后,所以也不能说明皇后称号最早出现于秦始皇时期,故关于皇后称号是否最早出现于秦始皇时期存在争议。

相关评价

编辑

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外戚世家》中评价说:“自古以来,承受天命创立帝业的君王,以及继承先帝正统、遵守成法的君王,不仅仅是由于内在品德的高尚丰满,而且也得益于母党妻党等外戚的辅助。夏禹的兴起是因为娶了涂山氏的女儿作妻子,而夏桀的流放是因为娶了末喜为妻。殷朝始祖的兴起是靠了有女戎国女儿简狄的帮助,而殷纣的被杀是因为宠嬖[bì]妲己。周朝始祖的兴起是靠了有邰氏的女儿姜女原和文王母亲大任的帮助,而周幽王的被俘是因为沉溺于褒姒的美色。司马迁历数了夏、商、周三代的著名皇后,她们的人生际遇和所作所为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兴亡盛衰。现代学者朱子彦在《略论中国皇后制度》一文中评价:“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后制度是皇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后为“六宫之主”,“母仪天下”,在历史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论秦汉时期皇后制度之确立》一文评价:“皇后制度是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皇后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西汉高祖时期和汉武帝时期最为重要。”

皇后别称

编辑

椒房

据东汉《汉官仪》记载:“皇后称椒房,取其蕃实之义也。”椒房作为皇后的别称,源于花椒是若干个瞢荚果生在果梗上,寓意“多子”。

皇嫡

《后汉书·皇后纪赞》:“祁祁皇嫡,言观贞淑。”李贤注日:“祁祁,众多也。鲡嫡亦俪也。观,示也。言诸后皆示其贞淑,配皇为俪。”

中宫、正宫

古代皇后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所以皇后寝宫被称为正宫或中宫,也常用来代指皇后。

元后、元嫡

皇帝的元配皇后也有称作“元后”的,目的是为了和继位皇后(继后)有所区别。《明史·孝烈皇后传》:“后崩,诏日:‘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济难,其以元后礼葬。”此指孝烈皇后方氏,实际上是明世宗皇帝的第三后。元配皇后为孝洁皇后陈氏,嘉靖元年册立。《明史·后妃传二》记载:“穆宗即位,礼臣议:‘孝洁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柑庙。”’穆宗为世宗子。

天下母

对皇后的敬称。《汉书·元后传赞》;“及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又,《后汉书·皇后纪上》:建初元年,马太后诏日:“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辣,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布,无香薰之饰者,欲身率下也。”这是马太后自称天下母。

天地母

古时对皇后的敬称。《魏书·皇后列传》:“京兆山北县有赵胡者,善于卜相,国珍问之。胡云:‘贤女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国珍,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充华的父亲;贤女,指胡国珍的女儿充华,后为宣武帝皇后,生孝明帝元诩。

中国皇后列表

编辑

秦朝

参考资料:

汉朝

参考资料:

三国

参考资料:

晋朝

参考资料:

五胡十六国

参考资料:

南朝

参考资料:

北朝

参考资料:

隋朝

参考资料:

唐朝

参考资料:

五代十国

五代

参考资料:

十国

参考资料:

宋朝

参考资料:

辽朝契丹

参考资料:

金朝

参考资料:

西夏

参考资料:

元朝

参考资料:

明朝

参考资料:

清朝

参考资料:

相关影视

编辑

百科词条作者:小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pedia.cn/350207/

(63)
词条目录
  1. 称号由来
  2. 历史沿革
  3. 秦汉时期
  4. 魏晋南北朝
  5. 隋唐时期
  6. 宋元辽时期
  7. 明清时期
  8. 皇后礼仪
  9. 皇后谥号
  10. 皇后服制
  11. 周朝
  12. 汉朝
  13. 魏晋南北朝
  14. 隋唐时期
  15. 五代十国
  16. 宋朝
  17. 辽金时期
  18. 元朝
  19. 明朝
  20. 清朝
  21. 冠饰
  22. 服饰
  23. 相关争议
  24. 相关评价
  25. 皇后别称
  26. 椒房
  27. 皇嫡
  28. 中宫、正宫
  29. 元后、元嫡
  30. 天下母
  31. 天地母
  32. 中国皇后列表
  33. 秦朝
  34. 汉朝
  35. 三国
  36. 晋朝
  37. 五胡十六国
  38. 南朝
  39. 北朝
  40. 隋朝
  41. 唐朝
  42. 五代十国
  43. 五代
  44. 十国
  45. 宋朝
  46. 辽朝契丹
  47. 金朝
  48. 西夏
  49. 元朝
  50. 明朝
  51. 清朝
  52. 相关影视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