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

编辑
本词条由“小小编” 建档。

无花果(学名:FicuscaricaL.)为桑科(Moraceae)榕属(Ficus)落叶灌木,别名阿驵、红心果。原产于小亚细亚地区,在世界分布于法国、英国、土耳其、埃及和摩洛哥等地,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山东、陕西、江苏等地。无花果喜温暖潮湿、光照充足的环境,耐干旱和高温,不耐积水和寒冷,适宜生长在土层较厚、排水通畅的沙质土壤中。 无花果是人类最早栽培的果树树种之一,至今有近5000年的栽培历史。其...

无花果(学名:Ficus carica L.)为桑科(Moraceae)榕属(Ficus)落叶灌木,别名阿驵、红心果。原产于小亚细亚地区,在世界分布于法国、英国、土耳其、埃及和摩洛哥等地,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山东、陕西、江苏等地。无花果喜温暖潮湿、光照充足的环境,耐干旱和高温,不耐积水和寒冷,适宜生长在土层较厚、排水通畅的沙质土壤中。

植物历史

编辑

栽培历史

无花果是人类最早栽培的果树树种之一,至今有近5000年的栽培历史。其原产于小亚细亚地区,在史前时期传到地中海东部地区和阿拉伯半岛。在约旦河谷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无花果化石可追溯至公元前9000年,这使得无花果成为人类最早培育的作物。公元前2500年的苏美尔石碑上提到无花果是一种食物。在古希腊,无花果被广泛栽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弟子特奥夫拉斯图斯都曾对其进行过描述。16世纪,北欧开始种植无花果。到了18世纪,西班牙传教士将无花果带到了美国加利福利亚州。19世纪,加尼福利亚从法国和英格兰引入新品种后,无花果种植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已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种植。

中国的无花果由伊朗和阿富汗传入,最早于汉朝在新疆栽培。大约于唐朝时期在甘肃、陕西一带已有栽培,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中国古籍中最早提及无花果的是唐代笔记《酉阳杂俎》,后来在中国明代古籍《群芳谱》中也有关于无花果的记载,即“实甘可食,供食时长,大枝扦插,叶为医痔圣药”。现在,无花果在中国南北地区均有栽培,以新疆南部最多。

无花果

药用历史

无花果的果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药物,但其营养丰富,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古希腊的竞技选手就曾将其作为增强体力的理想食物。16世纪时,法国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城的医生安托万·康斯坦丁第一个指出无花果能够通便。虽说许多著述都指出无花果对肠胃的益处,但也有学者发现吃太多无花果,会生出虱子和疣疱。后来民间将鲜无花果薄片与牛奶同煮,用来治疗便秘。

命名由来

无花果实际有花,它的花隐在囊状总花托内,雄花在上面,雌花在下面,因此人们总见其果不见其花,就误以为它是不开花即可结果,故取名为无花果,其果实糖分很高,在中国新疆也被称为树上的糖包子。无花果的拉丁名为Ficus carica,其属名Ficus为拉丁语,意为无花果,种加词carica是由拉丁语caria变换而来,意为无花果的原产地小亚细亚,也有说是由番木瓜属(Carica)拉丁名变换得来。

形态特征

编辑

无花果为落叶灌木,高3-10米,多分枝。

茎、叶

树皮灰褐色,皮孔明显;小枝直立,粗壮。叶互生,厚纸质,广卵圆形,长宽近相等,10-20厘米,通常3-5裂,小裂片卵形,边缘具不规则钝齿,表面粗糙,背面密生细小钟乳体及灰色短柔毛,基部浅心形,基生侧脉3-5条,侧脉5-7对;叶柄长2-5厘米,粗壮;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红色。

无花果

无花果叶

雌雄异株,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壁,雄花生内壁口部,花被片4-5,雄蕊3,有时1或5,瘿花花柱侧生,短;雌花花被与雄花同,子房卵圆形,光滑,花柱侧生,柱头2裂,线形。

无花果

无花果的花

果实

榕果单生叶腋,大而梨形,直径3-5厘米,顶部下陷,成熟时紫红色或黄色,基生苞片3,卵形;瘦果透镜状。

无花果

物种分布

编辑

无花果在世界分布于法国、英国、土耳其、埃及和摩洛哥等地,其中土耳其是世界上无花果的最大产地,约占了全球产量的五分之一。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山东、陕西、江苏、四川、浙江和广东等地。

生长习性

编辑

无花果喜温暖潮湿、光照充足的环境,耐干旱,不耐积水,其处于生长季时,降水量需达到90-270毫米,否则易影响植株生长。无花果耐高温,不耐寒冷,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5℃、夏季平均气温20℃、冬季平均气温不低于8℃的环境中,当冬季气温降至-12℃以下时,会冻伤植株枝干,气温降至-22℃-20℃时,植株地上部死亡。无花果生长势强,可多次生长,其萌芽率和成枝力较弱,潜伏芽较多且寿命长,可达数十年。无花果对土壤没有严格的要求,在沙土、沙质土壤、黏重土壤、酸性土壤、轻碱性土壤及经过改良的盐碱地中都能正常生长,但最适宜生长在土层较厚、排水通畅的沙质土壤中。

无花果的花果期为5-7月,几乎每个新梢均可成为结果枝,每个叶腋都可结果,无花果每年可结果2次。春果的结果部位均为上年生枝未曾结果的叶腋,而夏秋的结果部位均为当年生枝,夏果着生于春梢叶腋,秋果着生于夏梢叶腋。

自然繁殖

编辑

无花果的花序为隐头花序,花托中有雄花、雌花和虫瘿花,雄花在上,能产生花粉,成熟的花粉中,含有雄性生殖细胞。虫瘿花中寄生着人眼看不见的无花果蜂,这种小蜂随着花朵的开放而长大,从虫瘿花中飞出,把雄蕊花药传到雌花柱头上,并钻入雌蕊内产卵,繁殖后代,无花果因此授粉而结出果实。

栽培技术

编辑

扦插

在2-3月,选取2年生健壮、充实、无病虫害的枝条,保留3节并剪去枝梢幼嫩部分后做插条,扦插前将插条放入吲哚乙酸溶液中速蘸几秒,然后直接插入苗床,扦插后及时浇水,并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温保湿,1个月左右插穗即可生根。

分株

无花果根际常会萌发根蘖苗,可于秋冬季或早春时节,将母株根际周围的根蘖苗带根挖出,另行栽植于土壤中。

压条

早春沿无花果株丛周围挖坑,再将一年生枝弯向坑底,然后埋土。如果无花果母株萌发的新梢基部已开始半木质化,可从基部培土,入秋可将新株与母株分离,另行栽植。

养护管理

施肥

无花果施肥宜采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基肥一般在落叶修剪后施用,以有机肥为主,盛果期施腐熟有机肥,可适当混入氮磷钾肥。无花果一年宜追肥4次,分别为6月花序分化期、7月新梢生长期、以及8月和9月的果实成熟期,肥料除氨磷钾肥外,还可配合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浇水

无花果根系强大,无需经常浇水,可在发芽期和果实成熟期采用滴灌等方式,施加少量水分。在7-8月雨季集中期,需严格控制浇水,以促进果实成熟,降低坏果率。

修剪、越冬

在春季无花果萌发枝条后,选留不同方向的枝条3-4个,培养主枝。第2年春季,留下3个主枝和少量侧芽,剩余枝芽全部抹除,第3年后只留当年生侧枝1-2个芽用于结果。无花果在冬季易受冻,需注意保护树体,1-2年生幼树可进行埋土保护,3年生以上的树可采用树干包草裹纸等措施防止冻害的发生。

病虫害防治

无花果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锈病、枝枯病等。防治病害可在果树萌芽前,用高锰酸钾溶液对果园进行集中消毒,在发病初期喷施石硫合剂,尤其需注意杀灭结果枝芽上越冬的病原菌。但果实成熟期需避免用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无花果树的叶片及果实中含有大量的蛋白酶,且果树上还会散发出特殊气味,可有效趋避部分害虫,因此无花果的虫害相对较少。偶尔会受到桑天牛、金龟子、黄刺蛾的危害。防治桑天牛可在6-7月人工捕杀成虫,在虫孔处灌施杀虫剂。防治金龟子可以用灯光、果醋液、黄板等进行诱杀,或喷施毒死蝉、高效氯氟氰菊酯类药剂杀虫。黄刺蛾有较强趋光性,可用灯光诱杀或使用微生物制剂治虫。

用途

编辑

食用营养

无花果的果实味道浓厚甘甜,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胡萝卜素、微量元素以及1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可鲜食,也可用来加工果酱、罐头、果脯、果汁、饮料等食品。

无花果

园林绿化

无花果株形独特、枝繁叶茂,当年栽植当年就可结果,是良好的园林及庭院绿化观赏树种。无花果一般不用农药,是一种纯天然无公害树木,其叶面粗糙,具有良好的吸尘效果,可抵抗一般植物不能忍受的有毒气体和大气污染,是化工污染区绿化的优良树种。此外,无花果适应性强,在干旱的沙荒地区栽植能起到防风固沙、绿化荒地的作用。

无花果

医学药用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无花果的根、叶和果实可入药,其根具有清肺利咽、解毒消肿的功效,可治疗肺热咳嗽、痔疮、痈疽、筋骨疼痛等病。其叶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等功效,可治疗湿热泄泻、带下、痔疮、痈肿疼痛等病。其果实具有清热生津、健脾开胃等功效,可治疗燥咳声嘶、乳汁稀少、肠热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病。

无花果

无花果干

主要变种

编辑

通常根据无花果花的类型、性能及授粉关系,将其分为4个变种。

1.原始无花果(Ficus carica var. sylvestris),是原产于小亚细亚及阿拉伯一带的野生种,雌雄异株,花序中有雄花、雌花和虫瘿花。雄花着生于花托内的上半部,虫瘿花密生于花托内的下半部,雌花也生于下半部,但为数极少。在温暖地区,雄株一年之内能开花结果3次。雌株具有长柱花,能形成可食的果实。此类品种果型较小,多作授粉品种用。

  1. 普通无花果(Ficus carica var. hortensis),花序中只有雌花,单性结实能力强。一年结果两次,有夏果与秋果之分,夏果少而大。各国主要栽培品种都属此类。
  2. 斯米尔纳无花果(Ficus carica var. smyrnica),此品种自古以来在小亚细亚的斯米尔纳地区栽培,只有雌花,一年结果2次,但均需借助无花果蜂(Blastophaga)传粉才能结实。因此,栽培斯米尔纳品种需原始无花果品种为授粉树。
  3. 中间型无花果(Ficus carica var. intermedia),该类品种的结果习性介于斯米尔纳品种与普通品种之间。单性结实,第一批花序内不经授粉形成聚花果,第二批和第三批花序必须经过授粉才能结。

相关研究

编辑

药理研究

中药研究者李保宏等通过实验研究无花果乳浆对于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Huvec)的保护作用,发现无花果乳浆石油醚萃取产物可显著性提高Huvec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恢复紊乱的血管生理因子水平,可减轻高糖引起的Huvec损伤,具有明显的细胞保护作用。

抗氧化活性研究

中国食品微生物研究者李曼等通过实验研究无花果浆的成分及生物活性,发现发酵后的无花果浆含有苯甲醛、芳樟醇等特征香气成分,其果浆中总酚、没食子酸、绿原酸和阿魏酸含量显著增加,SOD酶活显著增强,可有效清除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

延伸文化

编辑

无花果、油橄榄(Canarium oleosum)和葡萄Vitis vinifera)是最常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的三大植物,曾被记录进圣经中。在古罗马时代,相传有一株神圣的无花果树,庇护过罗马的创立者,因而被誉为守护之神。在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传说中,无花果也被称为圣果,是祭祀时会使用的果品。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无花果 (wú huā guǒ).植物智. [2023-06-06].

[2]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 [2023-06-06].

[3](英)DK出版社编著, 覃清方, 陈奕铿译. DK食物的故事 美味食材的溯源之旅[M]. 武汉: 华中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21: 123.

[4]程亮. 无花果栽培及采后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果菜, 2022, 42(11): 78-84.

[5]攸宜编著. 新编居家健康花草大全 超值全彩珍藏版[M]. 2016: 312-313. (2)

[6]王照平主编. 河南适生树种栽培技术[M]. 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9: 336-337. (3)

[7]姚宗凡, 黄英姿编著. 常用中药种植技术 第2版[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1989: 396-397. (3)

[8]张鑫, 钱红, 卢东琪, 任伶, 杨鸿炜, 王帅. 无花果冷棚栽培技术研究[J]. 园艺与种苗, 2023, 43(1): 28-2958.

[9]李祖清主编. 花卉园艺手册[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899.

[10]绍兴文理学院党委宣传部. 绍兴文理学院植物志[M]. 2015: 86-87. (2)

[11]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中药大辞典 上 第2版[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458-459,462. (3)

[12]崔大方, 闫平. 认识中国植物 西北分册[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8: 52.

[13]陈寿宏编著. 中华食材 上[M].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6: 347.

[14]曹家树, 秦岭主编.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166-167. (2)

[15](法)塞尔日沙著,石贝译. 药用植物[M]. 2021.04: 70-71. (3)

[16]张风春, 全占军, 刘文慧等编著. 常见植物拉丁文释义[M]. 2018: 41.

[17]李保宏, 李忠原, 刘苗苗, 倪雯婷, 尹怡铭, 赵方舒, 田景振, 张晓平, 崔清华. 无花果乳浆石油醚萃取产物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 现代食品科技, 2022, 38(9): 38-45.

[18]李曼, 马扶强, 韩思睿, 范静筱, 姜蔼容, 张锦丽. 戊糖片球菌HM04发酵对无花果浆主要代谢产物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3(2): 171-179.

百科词条作者:小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pedia.cn/95697/

(18)
词条目录
  1. 植物历史
  2. 栽培历史
  3. 药用历史
  4. 命名由来
  5. 形态特征
  6. 茎、叶
  7. 果实
  8. 物种分布
  9. 生长习性
  10. 自然繁殖
  11. 栽培技术
  12. 扦插
  13. 分株
  14. 压条
  15. 养护管理
  16. 施肥
  17. 浇水
  18. 修剪、越冬
  19. 病虫害防治
  20. 用途
  21. 食用营养
  22. 园林绿化
  23. 医学药用
  24. 主要变种
  25. 相关研究
  26. 药理研究
  27. 抗氧化活性研究
  28. 延伸文化
  29.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