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在工程科学技术领域设立的最高学术荣誉,象征着杰出的学术成就和对国家科技进步的重大贡献。自1994年6月正式设立以来,该称号授予在工程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专家学者,旨在激励创新、推动技术发展,并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智力支持。院士称号为终身荣誉,代表着学术界的至高认可。
制度演变
1992年春,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等六位专家联合提出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建议,旨在填补中国工程科技领域高端学术机构的空白。
1994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工程院。同年6月3日,中国工程院成立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选举产生首批96位院士,其中包括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这标志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制度的正式确立,同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统一改称院士,形成“两院院士”体系。
1995年7月,中国工程院在北京召开第二次院士大会,进一步明确组织架构和发展目标。1996年,第三次院士大会通过决议,每届院士增选名额不超过120人,并首次选举7位外籍院士,包括享誉全球的建筑大师贝聿铭。1998年7月,中国工程院引入“资深院士”制度,对年满80岁的院士授予该称号,以表彰其终身贡献,并规定资深院士不参与提名和选举工作。
2021年5月28日,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与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期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创新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勉励院士群体为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历年增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每两年在奇数年进行,覆盖九大学部:机械与运载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化工冶金与材料、能源与矿业、土木水利与建筑、环境与轻纺、农业、医药卫生、工程管理。以下为主要增选年份的概况:
- 1995年:增选216位院士,奠定学科基础,涵盖多个工程领域。
- 1996年:新增20位院士及7位外籍院士,包括贝聿铭,彰显国际化视野。
- 1997年:增选116位院士,自此与中科院同步开展两年一选,人数趋于稳定。
- 1999年:新增113位院士,分布于机械(15人)、信息(17人)、化工(15人)、能源(15人)、土木(16人)、农业(18人)、医药(17人)等学部。
- 2001年:新增81位院士,7位外籍院士,总数达616人,外籍院士24人。
- 2003年:新增58位院士,平均年龄62岁,包含2位女院士,年龄最小44岁。
- 2005年:新增50位院士,6位外籍院士,学科覆盖率从75%提升至77%。
- 2007年:新增34位院士,3位外籍院士(2美国籍、1挪威籍),分布于九大学部。
- 2009年:新增48位院士,6位外籍院士(5美国籍、1英国籍),覆盖全面。
- 2011年:新增54位院士,6位外籍院士(4美国籍、1澳大利亚籍、1日本籍)。
- 2013年:新增51位院士,6位外籍院士,41.2%来自高校,21.5%来自企业。
- 2015年:新增70位院士,分布均衡,工程管理学部新增6人。
- 2017年:新增67位院士,18位外籍院士,包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46.2%来自高校。
- 2019年:新增75位院士,29位外籍院士,医药卫生学部新增10人。
- 2021年:新增84位院士,20位外籍院士,平均年龄58岁,75%为60岁以下,女性6人。
- 2023年:新增74位院士,机械与运载、信息学部各10人,医药卫生11人。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为973人,其中资深院士424人,外籍院士108人;已故院士325人,外籍已故22人。
标准与条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需在工程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创造性成就,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具备正高级职称,且为中国公民。具体标准包括:
- 面向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或人民生命健康,取得重大发明或研究成果,应用成效显著。
- 在重大工程、科研任务或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解决关键技术难题,贡献突出。
- 为工程科技领域奠基或开拓,培养高水平工程科技人才。
- 具备优良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甘为人梯,奖掖后学。
- 行为品德端正,工作生活作风正派。
提名与评选流程
院士增选每两年在奇数年进行,总名额及学部分配由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布局确定。提名与评选流程如下:
- 提名:由院士或全国性学术团体提名,个人申请不予受理。每位院士可提名1位候选人,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名额由工程院规定。
- 外部评审:随机抽选同行专家对候选人进行评选,遴选结果经院党组审定。
- 院士投票:全体院士以20%差额无记名投票,赞同票超半数者按名额依序当选。
- 审核备案:选举结果经院党组审核、主席团审议,报党中央、国务院备案。
- 公布:通过中国工程院官网公布当选名单,通知相关部门及当选者。
候选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岁,连续三次提名未当选者暂停一次提名资格。党政机关处级以上干部、企业负责人原则上不参选,军队系统参照执行。存在犯罪记录、严重违纪、学术不端等情形者不得参选。
外籍院士
外籍院士需在工程科技领域享有国际声誉,对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或国际合作有重要贡献。提名由院士发起,经主席团无记名投票确定候选人,全体院士投票选举,赞同票超半数者当选。外籍院士若取得中国国籍,可转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享有同等权利与义务。
撤销与放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院士加入外国国籍后自动放弃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严重违反科学道德、品行不端或触犯法律、危害国家利益者,将被劝退或撤销院士称号。院士本人提出辞呈,经主席团审查认可后生效。外籍院士若有类似问题,由主席团审议撤销其称号。
类别 | 定义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终身称号,享有提名、选举等权利。 |
资深院士 | 年满80岁的院士,表彰终身贡献,不参与提名与选举,可参加学术活动。 |
外籍院士 | 对华有重大贡献的外国专家,享有建议权,参与学术活动但无选举权。 |
中国工程院院士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工程院章程,积极推动工程科技研究与应用,维护科学道德,培养人才,参与咨询评议,发挥智库作用。院士享有以下权利:
- 对国家工程科技发展和决策提出建议。
- 提名院士候选人和外籍院士候选人。
- 在院士会议上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享受相关待遇。
资深院士不担任领导职务,可参与学术交流与咨询评议。外籍院士有建议权,可应邀参加会议,获取工程院出版物,但不参与选举。
职能
院士大会是中国工程院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院士参加,每逢双年6月第一周召开。其职能包括:
- 审议工程院工作报告。
- 制定和修订《中国工程院章程》。
- 决定学部设置。
- 选举院长、副院长及主席团成员。
- 选举外籍院士。
- 开展学术活动,讨论重大工程科技问题。
- 审议主席团提出的其他议题。
重要会议
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大会选举首批院士,奠定两院院士制度基础。2021年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自立自强。2022年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回顾了科技抗疫、扶贫、智库建设等成就,颁发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朱高峰院士获成就奖,王玉明、吴伟仁等39位专家获工程科技奖。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院士:曹喜滨、陈学东、邓宗全、丁荣军、樊会涛、冯煜芳、付梦
梦印、甘晓华、郭东明、何琳等
资深院士:陈懋章、陈一坚、杜善义、顾诵芬、黄旭华、钱清泉、戚发轫、徐芑南、杨凤田、张彦仲等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院士:柴天佑、陈纯、陈杰、戴琼海、邓中翰、方滨兴、高文、何友、廖湘科、吴曼青等
资深院士:贲德、蔡鹤皋、陈俊亮、李德仁、倪光南、刘永坦、邬贺铨、吴澄、张履谦、朱高峰等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院士:曹湘洪、柴立元、陈芬儿、陈建峰、戴厚良、丁文江、傅正义、干勇、黄伯云、钱锋等
资深院士:崔崑、傅恒志、金涌、江东亮、徐匡迪、薛群基、殷瑞钰、袁晴棠、张寿荣、周廉等
外籍院士(部分)
姓名 | 年龄 | 国籍 | 当选年 | 专业 |
---|---|---|---|---|
比·蒂奥莱 | 88 | 法国 | 1998 | 基因分子生物学、乙型肝炎 |
贝聿铭 | — | 美国 | 1996 | 建筑学 |
比尔·盖茨 | 68 | 美国 | 2017 | 信息与能源工程管理 |
藤岛昭 | 81 | 日本 | 2003 | 光电化学 |
巴里·J·马歇尔 | 72 | 澳大利亚 | 2011 | 临床微生物学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两院院士,称其为“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强调其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人民日报》指出,院士不仅是学术典范,还在国家高端智库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院士队伍年轻化,许多院士活跃在科研一线,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边远地区的科技发展。
“高官高管”争议
2013年院士增选中,部分现任或前任“高官高管”候选人引发关注。工程院重申院士评选以科学家标准为核心,不因行政职务或企业背景有所偏倚。为杜绝学术腐败、拉票助选等不良现象,工程院发布公开信,警告不当行为,并完善评选机制。
名单泄露风波
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前,网上流传一份33人名单,其中32人与最终54人名单吻合,引发泄露质疑。工程院回应称,正式结果需国务院批复前不会公布,网上名单可能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属违规行为。工程院随后加强信息管理,确保评选透明公正。
- 中国工程院官网,院士名单,2023-12-06。
- 中国工程院章程,2023-12-06。
- 新华社,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21-05-28。
- 中国新闻网,中国工程院历年院士增选,2023-12-24。
- 人民日报,院士的社会作用与责任,2023-12-06。
- 中国科学报,两院院士大会回顾,2023-12-06。
- 光明日报,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2023-11-22。
百科词条作者:小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pedia.cn/386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