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朔

编辑
本词条由“小小编” 建档。
定朔是古代中国传统历法中,确定每月第一天(初一、朔日)的一种计算方法,与平朔相对。这种算法的原则是,将太阳黄经和月球黄经相同(日月合朔)的时刻称为“朔”,将含“朔”的当天称为“朔日”,作为每月的第一天(初一)。南朝宋何承天、梁虞邝[kuàng]、北齐信都芳以及隋刘孝孙和刘焯等,都曾建议在历法中采用定朔,但未被采纳。直到唐傅仁均修《戊寅元历》时,才初次采用。但按日、月的实际运行,在连续两次定朔之间的...

定朔是古代中国传统历法中,确定每月第一天(初一、朔日)的一种计算方法,与平朔相对。这种算法的原则是,将太阳黄经和月球黄经相同(日月合朔)的时刻称为“朔”,将含“朔”的当天称为“朔日”,作为每月的第一天(初一)。南朝宋何承天、梁虞邝[kuàng]、北齐信都芳以及隋刘孝孙和刘焯等,都曾建议在历法中采用定朔,但未被采纳。直到唐傅仁均修《戊寅元历》时,才初次采用。但按日、月的实际运行,在连续两次定朔之间的时间长度,其最长与最短之差,亦可达12小时多;因而根据定朔来安排,有出现接连三个至四个大月和连续三个小月的可能。如在贞观十八年(644),预报次年九月起,有四个月连续为大月,这就成为当时反对用定朔的事实;因而又恢复用平朔,直到麟德二年(665),才又重新采用定朔,但也不彻底,例如麟德历为避免四个大月或三个小月相连现象,采用迁就方法,把朔日下推一天,使第三个小月变成大月;或上退一天,使第四个大月变成小月。这种方法直到元《授时历》才革除。

发展历程

编辑

南朝刘宋何承天撰元嘉历,主张废平朔而用定朔,也就是以日月黄经相等的时刻定为朔,以这天为朔日。以日月黄经相差一百八十度的时刻为望,以这天为望日。之前用平朔虽然一大一小甚有规则,但和天象不符,用定朔则日食一定发生在朔日,月食一定发生在望日。太史令钱乐之和兼丞严粲等虽然认为元嘉历优点很多,可以颁行,但提出批评:“每月朔望及弦皆定大小余,于推交会时刻虽审,皆用盈缩则月有频三大,频二小,比旧法殊为异。”请何承天考虑修改。员外散骑郞[láng]皮延宗也不赞成用定朔,最后何承天仍用平朔法。梁朝虞 造历主张“月朔以迟疾定具小余,有三大二小”,因侯景之乱,新历未及施行。北齐信都芳私撰灵宪历,用定朔,称:“何承天亦用此法而不能精,灵宪若成,必当百代无异议者。”但历法还没完成他就亡故。

定朔

侯景之乱

唐代以前的历法都用平朔,只知道月有一大一小,何承天、刘孝孙、刘焯等虽然建议用定朔,但时人墨守旧法,骤创新法,扜格不入,难于实行。唐武德二年,傅仁均造戊寅历才用定朔,后由于贞观十九年九月以后,有四个月连续是大月,历家认为不是平常应有的现象,所以又恢复用平朔。到了李淳的麟德历再用定朔,但作了进朔迁就的方法,以避免四个月连大的现象。之后定朔作为传统历法的基本算法,一直沿用至今。

定朔

刘孝孙

月相概念

编辑

由于月行速度在一近点月内时时变动,日行速度在一回归年内也有快慢,日月合朔就未必在平朔这一天,所以历史上记载的日食或在上月的晦日,或在本月的初二。因此这种算法考虑了太阳运行和月球运行的不均等性,将含有真正“朔”的当天作为每月的开始,反映了真实的天象。

百科词条作者:小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lopedia.cn/350307/

(11)
词条目录
  1. 发展历程
  2. 月相概念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