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

编辑
本词条由“小小编” 建档。
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名受德,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世人称之为纣王,也称其为殷纣王,商纣王,帝纣等等,在位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帝辛是帝乙的小儿子,帝乙的长子是徽子启,由于启的母亲地位低贱,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而帝辛则因为其母亲为正位王后被立为了继承人,在帝乙逝世后,公元前1075年帝辛继位,天下人都叫他“纣”。帝辛天资出众聪慧,口才好,能言善辩,且行动力强,耳...

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名受德,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世人称之为纣王,也称其为殷纣王,商纣王,帝纣等等,在位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

人物生平

编辑

继位为君

帝辛是帝乙的小儿子,帝乙的长子是徽子启,由于启的母亲地位低贱,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而帝辛则因为其母亲为正位王后被立为了继承人,在帝乙逝世后,公元前1075年帝辛继位,天下人都叫他“纣”。帝辛天资出众聪慧,口才好,能言善辩,且行动力强,耳聪目明;除此在外,在武力方面也拥有过人的能力,其力气远超他人,甚至能徒手与猛兽格斗。帝辛自恃于自己的才能,常常拒绝臣下的谏劝,并且经常在大臣面前夸耀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声望。

建国征伐

帝辛继位后,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层面对国家的建设和领土开阔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营建都城朝歌,改革旧俗,反对神权,废除了原有的祭祀奴隶的落后的祭祀制度,制定了新的制度,此外,帝辛还制定了新的用人制度,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官吏。公元前1066年帝辛还率兵征讨了夷方,学者张锴[kǎi]泽认为,这不仅维护了国家的安定,扩张了领土,同时还传播了中原文化。

荒淫无度

帝辛在位期间非常宠爱自己的妃子妲己,甚至很多国家大事都听从妲己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大肆搜刮平民,加重赋税,以至于鹿台钱库和钜桥粮仓的粮食都装得满满的。除此之外,帝辛大兴土木,扩建各种园林楼台,四处搜集新奇的物品和奇珍飞兽,他还用酒填满了池子,将肉悬挂在上面作为树枝,让人不论男女都赤身裸体在其间玩笑众乐。人们对他的行为感到不满,帝辛就加重刑法,甚至发明了一种叫做炮格的酷刑。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个女儿,被献给了帝辛,九侯的女儿不喜淫荡作乐,纣因此大发雷霆,杀死了九侯之女,同时对九侯施以醢[hǎi]刑,将其剁成了肉酱,鄂侯努力地规谏帝辛,结果鄂侯也被施以到脯刑,被制成了肉干。西伯昌听说了这些事,暗暗叹息。崇侯虎知道后,向帝辛报告了此事,纣因此把西伯囚禁在羑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直到西伯的僚臣闳[hóng]夭等人,找来了美女、珍宝和好马来献给纣,帝辛才赦免了西伯。西伯被释放后,以献出洛水以西的土地为条件,请求帝辛废除炮格的酷刑,帝辛答应了他,并赐给他弓箭大斧,使其能够征伐其他诸侯,西伯因此成为了西部地区的诸侯之长,即西伯侯。

帝辛

商纣王与妲己

诸侯叛离

当时费仲善于左右逢源以及阿谀奉承,尤其贪图财利,但是帝辛却任用费仲管理国家大事,商朝的民众对此非常不满。帝辛还任用了擅长毁谤进谗的恶来,使得诸侯都疏远了帝辛。而西伯在回到国都后,经常行善事,修德政,因此很多诸侯都叛离了帝辛来投奔西伯,以至于西伯的势力越发的强大,逐渐超过了帝辛。王子比干进谏言劝说帝辛,帝辛却不肯听。不久,帝辛又废黜了很受百姓敬爱的商容。当时西伯已经灭掉了黎国,祖伊很是害怕,前去劝说帝辛,但是无果。西伯昌死后,周武王继承了伐商的事业,其东征到达盟津时,背叛帝辛前来与周武王会师的有八百多个国家。帝辛更加的淫乱不堪,微子多次进言,帝辛都不听,于是微子和太师、少师商议后离开了殷商。比干冒死进谏,却被帝辛剖胸挖心,不久帝辛又囚禁了箕子,殷国的太师和少师非常害怕,纷纷逃离到周国。

身死国灭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300乘兵车,3000虎贲以及4.5万甲士,从镐京出发,向东进军伐商,不久与其他的反商部队庸、卢、彭、淮等在孟津会和,正月二十八日在军队会和之后,周武王继续带领军队东进,直指商朝都城朝歌,二月四日,周武王军队抵达牧野,二月五日,周武王发表了著名的《牧誓》,其内容不仅声讨了帝辛的罪行,同时严明了纪律,提出了作战方略,号召要和敌人勇敢战斗。殷商朝廷上下听闻了周武王进攻的消息后一片恐慌,帝辛只得仓促部署,亲自带兵作战,双方战于牧野,周武王下令向商军发起了进攻,其先让吕尚带领一部分的突击部队向商军挑战,以牵制敌人,在商军中的奴隶以及战俘起义倒戈之后,周武王率领主力部队向商军发起冲锋,商军十几万部队顷刻之间即瓦解,帝辛兵败后逃回朝歌城,登上鹿台,穿上宝衣,自焚而死,周武王砍下了帝辛的头,并将其挂在白旗竿上,后周武王又处死了妲己,并修缮了比干的坟墓,释放了被囚禁的箕子,对商容的里巷进行了表彰,同时对于帝辛的儿子武庚和禄父进行了分封,让其延续殷的先人的祭祀,同时命令他施行像盘庚一样的德政,殷的民众对此感到非常高兴。周武王因此做了天子,因为后世的人贬低帝这个称号,所以称为王。周武王继位后,封殷的后代为诸侯,隶属于周。

政治措施

编辑

政治

在许多文献都曾记载了帝辛营建朝歌的史实,历史学家们通过对文献资料、古材料以及历史史实的综合研究,基本上可以得出帝辛后期曾将都城由安阳殷墟迁往朝歌殷墟的结论,而具体的迁都时间应为周文王五年前后,对于其迁都的原因,学者王健认为主要是为了摆脱周文王数黎和伐邢对安阳殷墟的两面夹击局面。帝辛继位后,在制度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如将西伯昌等三人任命为三公并羁縻[mí]于朝廷,同时举行军事演习,这些措施加强了对外服的控制。在选官制度上,帝辛不再以世卿世禄的等级制为标准,而是提拔了一些非世官大族的人,如恶来、飞廉、费中、左疆等;在法律制度上,推行改革,为了扩大自己直接控制的人口数量、削弱贵族势力,帝辛还通过法律惩罚的方式使内、外服各族人口脱离族组织,将其纳入自己的直接掌控中,同时以严刑峻法镇压贵族的反抗;对于祭祀制度,帝辛改革了之前的祭祀制度,固定和缩小致祭神灵的范围,以此疏远旧贵族。此外,帝辛还采取了妲己提出的打破“刑不上大夫”的旧制度,对一些已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反动奴隶主贵族采取重罚。

帝辛

朝歌

经济

帝辛在位期间,加强了对百姓聚敛、搜刮的力度,在帝辛任免的部分官员中,费仲能够敛财,而胶鬲在鱼盐交易中发挥了作用,此外,帝辛还大兴土木,挥霍无度,如较著名的酒池肉林就体现了其生活的奢靡,同时帝辛长年的劳师远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而以他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大量酗酒,也导致了粮食的大量消耗。根据《中国史纲要》的记载,学者翦伯赞认为:“帝辛在经济上的搜刮与生活的骄奢,激化了社会矛盾,使得阶级斗争日益尖锐。”

军事

根据文献记载,帝辛在军事层面的措施,除了举行军事演习外,对有苏氏和东夷也进行了征讨。对于其征讨夷方的时间,学者李学勤认为,帝辛在“九祀二月”就开始准备,十祀九月则正式出征,并且该祀十二月是战事第一阶段,战争在十一祀正月时进行到第二阶段。根据《商代史》记载,商王朝此次的军事行动中,还进行了许多的狩猎活动。而关于出征的具体范围,则有主要有山东和淮水流域两种说法。此次对夷方的平定,学者郭沫若认为:“这不仅使得殷商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和俘虏,同时对于促进先进中原文化向其他地区,如淮河、长江流域等的传播,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也奠定了中国统一的规模。但我们也应看到征讨夷方的战争也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文化

学者王革勋认为,在商朝时期,农业和畜牧业比之夏朝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换的范围也不断地扩大,中原的农业和手工业等生产产品,随之传播到了中南沿海地区,此外商朝的甲骨文文字对信息的交流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以上都推动了华夏文化的传播,同时,帝辛的出征活动对于中原先进文化传播到到其他地区也起了作用。

帝辛

甲骨文

人物评价

编辑

据《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周武王姬发评价帝辛说:“帝辛听从妇人之言,拒绝与天和神交流,破坏了传统。” 据《尚书·周书》记载,周武王姬发评价帝辛说:“今天商王无道,暴殄天物,残害百姓,被天下人所追捕。” 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朝大臣祭公谋父评价帝辛说:“商王帝辛,残害百姓,百姓难以忍受,都去拥戴周武王,最后出兵伐商。” 据《墨子·明鬼》记载,墨子评价帝辛说:“曾经殷王商纣王贵为天子,但是他对上愧对天鬼,对下则愧对百姓,抛弃老人,诛杀孩子,残害孕妇,使得受苦之人无处伸冤。” 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记载,吴起评价帝辛说:“殷商之国,左边是龙门,右边是太行,北边是常山,大河从其南边流过,商纣王却为政不德,周武王杀了他,由此可知,如果君王不施行德政,那么平民百姓之中皆为敌人。”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司马迁评价帝辛说:“帝辛天资出众聪慧,口才好,能言善辩,且行动力强,耳聪目明;除此在外,在武力方面也拥有过人的能力,帝辛的力气远超他人,甚至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以使他可以不听从他人的建议,因此他经常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语言能力也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帝辛认为天下人的才能都不如自己。但是他却爱好饮酒淫乐,听从妇人之言。” 据《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记载,朱熹评价帝辛说:“众叛亲离,不得再次为君王的人,只有商纣王。” 据《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记载,朱元璋评价帝辛说:“我观察到从商汤以来只有听从他人的谏言才能兴盛,而商纣王正是因为他拒绝听从他人的意见才灭亡的。” 根据《中国史稿》记载,郭沫若评价帝辛说:“他对东南的经营,使以后中原文化逐渐发展到了东南。我国现在江苏西北部和长江流域的最初开发,帝辛是有过功绩的。但是帝辛也是一个暴虐淫侈的国王,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平民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商朝与所属各方国的矛盾达到空前尖锐的程度。”

相关争议

编辑

在位时间

帝辛在位时间,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根据《史记》的记载,帝辛是帝乙的小儿子,约在帝乙二十六年(约前1076年)继位,直到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帝辛在位大约30年;另一种说法是,是基于对相关青器铭文的研究以及对牧野之战日期的确定(约前1046年),这场战役标志着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建立,所以帝辛的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75年至公元前1046年,也是大约30年;还有一种说法,根据《史记·殷本纪》的记载,商纣王帝辛在位33年。综合上述信息,帝辛的在位时间大致在公元前1075年到公元前1046年之间,大约30到33年。不过,由于古代史料的记载可能存在差异,具体的在位年数可能略有不同。

称号性质

帝辛在历史记载中有诸多的称号,如受,帝辛受,受德辛,受德,辛,帝辛(商王帝辛),殷辛,后辛,纣(商王纣、殷王纣),殷纣,商纣,帝纣等等。而对于帝辛之“纣”,史学界对其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其为谥号,也有学者认为其先是作为帝辛的称号后作为谥号,通过对商朝历史的研究,可以知道商人并无关于谥号的相关研究。对于与谥号相关联的商王尊号,讨论的主要是卜辞中的“文”、“武”(例如“武丁”、“文武帝”)等,其也并不涉及“纣”。而学者郑玄、孔颖达则支持“纣”为商王生前称号的观点,即“纣”是由帝辛“受”或“受德”之名转化而来,且“纣”的本义也并无不好,其成为贬义,也是后人附会字意所得。

罪行虚实

在《史记·殷本纪》以及《尚书·牧誓》中都记载了关于帝辛对百姓残酷暴虐等罪责,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对于帝辛的罪行,文献记载愈加的丰富,这些罪行也引起了后世学者的质疑,针对帝辛罪行的记载,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说法。如有观点称帝辛的罪行大都是由想象、附会并不断地累积而成的,学者顾颉刚赞同这一观点,在其所著的《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说:“文中列举纣的罪行,其中出于《尚书》六项,战国增加二十项,西汉增二十一项,东晋增十三项。流传下来的纣恶事实上是层累积叠地发展的,时代愈近,纣罪愈多,也愈不可信。”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对于帝辛的罪行,也有不同时代,文化传统理解不同所造成的,如帝辛酗酒,是由于殷人本就好酒,其听信妇人之言,也有商朝女子在政治上本就活跃的原因,而商、周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后世却多沿用周文化的视角看待商文化背景下帝辛的活动,这也是帝辛罪行不断增加的原因。同时,也有学者支持传统史学中对帝辛罪行的记载,如学者叶匡政就认为:“帝辛虽非一无是处,但确实称得上“暴君”。

家庭成员

编辑

轶事典故

编辑

酒池肉林

酒池肉林指的是帝辛曾经以酒水为池,悬挂肉当作树林,因此后世多用酒池肉林形容人生活奢侈、荒淫无度,也用于形容酒宴奢华,酒肉极多。

帝辛

艺术创作《酒池肉林》

炮烙之刑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了帝辛曾设计了一种叫做炮格的酷刑,后在西伯侯的建议下废除了该刑。对于该刑罚的具体实施方法,一说先烧旺炭火,然后在上面架立一涂满膏状物的铜柱,让人在上面行走,因为铜柱极滑又烫,人就容易跌入炭火中烧死。

牝鸡司晨

牝[pìn]鸡司晨的意思母鸡在早上打鸣,比喻听信妇人之言,让妇人当家做主,其出自于《尚书·牧誓》中记载的周武王讨伐帝辛时,曾说帝辛听信妲己之言。

七窍之心

《史记·殷本纪》和《列女传》等史书中都记载了,帝辛怒于忠臣比干的劝谏,因为比干直言进谏,帝辛不悦,于是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随后,帝辛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以验证比干是否真有“七窍之心”。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帝辛的残暴和昏庸,也凸显了比干的忠诚和无辜。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心计多端或心思缜密。

纣饮失日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了,帝辛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与妲己等嫔妃饮酒作乐,以至于忘记了日期。当他发现自己忘记了日期时,询问身边的人,但众人都不知道确切的日期。于是,帝辛派人去询问他的叔叔箕子,但箕子担心知道日期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便以醉酒为由推说自己也不知道。这个典故反映了帝辛的荒淫无度和对政务的漠视,也揭示了他统治时期的混乱和腐败。

后世纪念

编辑

纣王墓

“纣王墓”位于距离淇县城东8公里的西岗乡河口村的淇河。墓冢是一个长方形,长50米,高12米,宽25米,该墓的北边还有有两座小型墓葬,相传是帝辛的妃子,即姜王后与苏妲己之墓。此外该墓被列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帝辛

纣王墓

假大墓

殷墟遗址中,一座无墓道、未葬人的HPKM1567(被称为“假大墓”)被认为属于帝辛,但学界无定论。

研究书目

编辑

《召诰》和《立政》是《尚书》中的两篇,属于古代中国的典籍,记录了古代君王的政令和训诲。《尚书》又称《书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主要记载了上古至周朝初年的一系列重要文献、讲话和政令。《泰誓》和《武成》也是《尚书》中的篇章,分别记录了周武王在伐纣战争中的誓师词和武功成就。《泰誓》分为上中下三篇,记录了周武王在孟津大会诸侯时的讲话和誓词,强调了商王纣的暴政和周武王的正义之师。《武成》则记录了周武王克商后的政事和对商朝遗民的安抚政策。《逸周书》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集,其中《克殷》和《世俘》两篇记载了周武王克商的详细过程和战后处理商朝遗民的措施。《克殷》详细描述了周武王率领联军攻破商都朝歌,商王纣自焚身亡的情景。《世俘》则记载了战后周武王对商朝遗民的宽大政策,以及对参与战争的诸侯的封赏。《周本纪》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了周朝的历史,从周族的起源、古公亶父迁岐,到文王、武王的兴起,以及周朝的建立和发展。其中也包括了武王伐纣、克商的记载,以及周朝早期的一些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诗经·大雅·荡》,这是一篇武王声讨商纣的有韵檄文。武王此作巧妙地假托文王,来谴责昏君、诅咒暴政,以增加伐商之举的合法性。《史记》之《殷本纪》,殷原先叫作商,也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其始祖契大约与夏禹同时,被封于商。到公元前16世纪,商逐渐强大,汤发动了灭夏战争,夏亡,商朝正式建立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大约到公元前13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直至商纣灭亡,共二百七十余年,商亦称之为殷。《竹书纪年》全书共13篇,记载了夏、商、西周、春秋时的晋国以及战国时的魏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又分《古竹书纪年》和《今竹书纪年》。其主要区别在于《今竹书纪年》记录有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五帝之事。《宋微子世家》,主要讲述了周代的诸侯国宋国的兴亡史,同时追述了宋建国之前的历史。周灭商、平定武庚叛乱之后,封商朝贵族微子启于宋,以奉商朝宗祀。文中记述了殷末“三仁”微子、箕子、比干的事迹,引入了箕子向周武王所阐述的治国方略,并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了宋国自建国至亡国的史实,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间的多场战争和多次会盟,为我们了解春秋战国这一纷繁复杂的时代提供了宝贵材料。最后,作者引用孔子的话,表达了对“三仁”与宋襄公的赞赏。《西伯戡黎》是在周文王战胜黎国之后,殷商王朝的末代君主纣王与其贤臣祖伊的一段经典对话,祖伊讲述了商纣王的荒淫无道是上天对商朝的惩罚。周武王伐纣时作了一篇誓词,也是战争动员令。因誓师大会在牧野草原,所以题名《牧誓》;周工夺得天下后,为杜绝殷商贵族喝酒的不良嗜好,酗酒成,荒于政事的举措。让康叔在卫国宣布戒酒令,不许酗酒,于是颁布了人类最早的禁酒法令。《甲骨文黄组卜辞》,甲骨文从字体上大致分成两大类,第一类字小,笔画纤细,这种比较多。第二类字比较大,笔画比较粗,时代要晚一些,大概经武王,成王,康王时期,下限可以到穆王时。黄组卜群的年代大致相当于帝乙、帝辛时期,帝乙乃商纣王之父,乙、辛时期的甲骨文是一个叫黄的人作为主持人占卜的,故学术界称之为黄组卜辞,在殷墟甲骨文中年代最晚。《商纣王帝辛传:彩色插图版》,本书记述了商纣王帝辛传奇人生。内容包括:自幼聪明颖悟、长大托梁换柱;东南叛商起兵、纣王兴师东征等。《暴虐之君——商纣》,本书介绍了商纣王,子姓,名辛,号为帝辛,他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虐之君。自从成汤起兵,灭夏桀建商,到商纣王时共传了三十一世,历时六百余年。到商朝末期,统治阶级一味加重对人民的压榨和剥削,使阶级矛盾加剧,国家政治日非。到纣王的父亲帝乙统治时期,商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帝乙死后,帝辛继位为王。“纣”是“残益损善”之意,“纣王”是后世对他的评价。

艺术形象

编辑

影视形象

文学形象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君主,帝辛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也多次出现,如金元时期的话本《武王伐纣平话》,明代许仲琳所作的《封神演义》和余邵鱼著《春秋列国志传》,此外在传统戏曲中也出现了帝辛的形象,如《大回朝》、《炮烙柱》、《反五关》 。而这些文学作品中帝辛的形象也与史书记载中的有所不同,在《封神演义》中的纣王就一改《史记》当中纯恶无善、才有余而德不足的形象,而使其成为了“善端”和‘虐症“的化合体,即其内心本有善端,其杀妻戮子,残害忠良等行为,亦多非出于本心,而将帝辛堕落以及覆灭归结为“妖妇”“群小”和天命的作用。此外,历史上的纣王本是一个功过参半的人物,但在后世的文学作品,帝辛的形象却越来越坏,以至于提起暴虐不仁之君必举帝辛。

帝辛

《大回朝》纣王(通用谱式)

动漫形象

百科词条作者:小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pedia.cn/350168/

(74)
词条目录
  1. 人物生平
  2. 继位为君
  3. 建国征伐
  4. 荒淫无度
  5. 诸侯叛离
  6. 身死国灭
  7. 政治措施
  8. 政治
  9. 经济
  10. 军事
  11. 文化
  12. 人物评价
  13. 相关争议
  14. 在位时间
  15. 称号性质
  16. 罪行虚实
  17. 家庭成员
  18. 轶事典故
  19. 酒池肉林
  20. 炮烙之刑
  21. 牝鸡司晨
  22. 七窍之心
  23. 纣饮失日
  24. 后世纪念
  25. 纣王墓
  26. 假大墓
  27. 研究书目
  28. 艺术形象
  29. 影视形象
  30. 文学形象
  31. 动漫形象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