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平是唐朝诗人和画家,生卒年不详,出生于河南洛阳,是匈奴族人。他曾应进士试和欲从军,但都未如愿,从此不再追求官职,而是寄情于山水、书画和诗歌。他的诗歌多咏物写景、闺情乡思之作,尤擅长写绝句。他的代表作有《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采莲曲》、《望夫石》、《京兆眉》、《寄严八判官》、《代宛转歌二首》、《乌栖曲二首》和《梅花落》等。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构思精巧,富有意趣。刘方平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他的妻子是许氏,他的长子是刘眉,次子是刘含,老幺是刘霜。他的作品一直为人传诵,被认为是唐代诗歌的珍品。
人物生平
编辑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寄情山水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生平事迹不详。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yǐng]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寄情山水、书画,诗亦有名,擅长绝句。
诗书与友
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诗风清新自然,常能以看似淡淡的几笔铺陈勾勒出情深意切的场景,手法甚是高妙。
刘方平像
个人作品
编辑代表作有《采莲曲》《望夫石》《京兆眉》《月夜》《寄严八判官》《代宛转歌二首》《乌栖曲二首》《春怨》《梅花落》《秋夜泛舟》等,其中以《采莲曲》《月夜》和《春怨》为最著名。《采莲曲》写一窈窕女子(“楚腰”代指“细腰苗条”之意,因古有“楚王好细腰”的典故)唱着荆歌,在“落日晴江里”采莲,问她何以如此熟练,答是“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原来是十五岁开始就乘潮采莲了),写得十分形象生动,清新活泼。《望夫石》吟咏“佳人(望夫)成古石”的感人故事,写那石头上“犹有春山杏,枝枝似薄妆”(石上生长的春日红杏象是佳人施于面上的淡红“薄妆”),构思极为精巧,富有意趣。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二百五十一)。采莲曲: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望夫石:佳人成古石,藓驳覆花黄。犹有春山杏,枝枝似薄妆。京兆眉:新作蛾眉样,谁将月里同?有来凡几日,相效满城中。寄严八判官:洛阳新月动秋砧,瀚海沙场天半阴。出塞能全仲叔策,安亲更切老莱心。汉家宫里风云晓,羌笛声中雨雪深。怀袖未传三岁字,相思空作陇头吟。代宛转歌二首:星参差,明月二八灯五枝。黄鹤瑶琴将别去,芙蓉羽帐惜空垂。歌宛转,宛转恨无穷。愿为潮与浪,俱起碧流中。晓将近,黄姑织女银河尽。九华锦衾无复情,千金宝镜谁能引。歌宛转,宛转伤别离。愿作杨与柳,同向玉窗垂。乌栖曲二首:(1)蛾眉曼脸倾城国,鸣环动佩新相识。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2)画舸双艚[cáo]锦为缆,芙蓉花发莲叶暗。门前月色映横塘,感郎中夜度潇湘。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梅花落: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秋夜泛舟:林塘夜发舟,虫响荻飕飕。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岁华空复晚,乡思不堪愁。西北浮云外,伊川何处流。巫山高: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巫山神女:神女藏难识,巫山秀莫群。今宵为大雨,昨日作孤云。散漫愁巴峡,徘徊恋楚君。先王为立庙,春树几氛氲[yūn]。铜雀妓:遗令奉君王,嚬[pín]蛾强一妆。岁移陵树色,恩在舞衣香。玉座生秋气,铜台下夕阳。泪痕沾井干,舞袖为谁长。秋夜思(一作淮上秋夜)旅梦何时尽,征途望每赊。晚秋淮上水,新月楚人家。猿啸空山近,鸿飞极浦斜。明朝南岸去,言折桂枝花。折杨枝:官渡初杨柳,风来亦动摇。武昌行路好,应为最长条。叶映黄鹂夕,花繁白雪朝。年年攀折意,流恨入纤腰。班婕妤(一作婕妤怨):夕殿别君王,宫深月似霜。人幽在长信,萤出向昭阳。露浥红兰湿,秋凋碧树伤。惟当合欢扇,从此箧[qiè]中藏。新春:南陌春风早,东邻曙色斜。一花开楚国,双燕入卢家。眠罢梳云髻,妆成上锦车。谁知如昔日,更浣越溪纱。秋夜寄皇甫冉郑丰:洛阳清夜白云归,城里长河列宿稀。秋后见飞千里雁,月中闻捣万家衣。长怜西雍青门道,久别东吴黄鹄矶。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chì]两乡违。寄陇右严判官:副相西征重,苍生属望晨。还同周薄伐,不取汉和亲。虏阵摧枯易,王师决胜频。高旗临鼓角,太白静风尘。赤狄争归化,青羌已请臣。遥传阃[kǔn]外美,盛选幕中宾。玉剑光初发,冰壶色自真。忠贞期报主,章服岂荣身。边草含风绿,征鸿过月新。胡笳长出塞,陇水半归秦。绝漠多来往,连年厌苦辛。路经西汉雪,家掷后园春。谁念烟云里,深居汝颍滨。一丛黄菊地,九日白衣人。松叶疏开岭,桃花密映津。缣[jiān]书若有寄,为访许由邻。拟娼楼节怨:上苑离离莺度,昆明幂幂蒲生。时光春华可惜,何须对镜含情。长信宫:梦里君王近,宫中河汉高。秋风能再热,团扇不辞劳。春雪: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送别:华亭霁色满今朝,云里樯[qiáng]竿去转遥。莫怪山前深复浅,清淮一日两回潮。春雨绵颂歌:华山春雨秋意绵,隔帘犹现少时年。岁月听歌雨亦觉,今日华山春雨绵。代春怨: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月》又名《月夜》。本诗写的是初春月夜黎明前的情景。夜深人静,月光斜照着半边庭院;北斗星和南斗星横斜着,天将亮了。低微唧唧的虫鸣声,第一次透进了绿色的窗纱,春意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诗的前两句写环境的幽静,后两句写感觉到春天的气息。以“虫声新透绿窗纱”来表达春回大地的信息,“透”字传神,读来亲切有味,境界全出。[简要评析]《月夜》一诗,诗人写得极其细腻,将季节的瞬时微妙变化表现出来。这一首描写月夜春色的小诗,它犹如一首小夜曲,可以让人听得似痴如醉;又好像是一幅水彩画,可以让人看得似乎要沉浸于画意之中而又不能自拔。诗作写得有声有色,恬静雅淡,令人过目不忘,久久回味。首句的“半人家”是诗中的佳笔,它写出了庄户人家的农舍一半为银白色月晖所包围,而另一半却依然坐落在黑暗中。而组合村庄的大片农舍都是这样一边有光,一边阴暗。如此着色,便使黑者更黑,白者更白,在用光上便能更加突出主体(村落)。这要比让描写的景物全都搽上一层亮色更醒目,也更有艺术美。有不少注本谓“半人家”是指一半人家,倒也能说得通,但诗句却无一点灵气了。二句应该以互文手法解释,即北斗和南斗都发生了倾斜变化,这样就可看出时间的推移,已从入夜而接近更深了。三四句运用了典型示范的笔法来加强春色迷人的主题,其运用的主要意象便是虫声。又有“新透绿窗纱”补加,更给人以清新右爱的感觉。因为这虫声本来已是够清脆悦耳的了,再让它通过“绿窗纱”,似乎将它过滤了一遍,将那些不规整的杂首全都清除掉,剩下的当然全是乐音了。然后再为这乐音加上点“绿色”,这样弄得这虫声似乎又好听,又好看,岂不美哉?因此末句中还暗用了通感手法,其目的是在声音美之上再饰以色彩美,于是便美不胜收了。本诗由于形象声音色彩俱佳,所以对后人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般说来,春虫的鸣声并不过于吸引人的注意,倒是唧唧的秋虫成为众多诗人笔下的常见之物。再说秋季降临时北斗、南斗的斗柄也会发生横斜变化。又,三四句也能解释成:因秋色初降,虫声悦耳,景色宜人,所以反过来对春色之温暖才有更深的体会。这样描写月夜,诗人对季节、时间、空间感受非常敏锐,因此不落俗套,富于创新。由虫声而知春暖春意春至春景,让人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诗句构思和艺术表现都见新巧,一感一听,生了一喜,颇具新意。
轶事典故
编辑才貌双全
刘方平是当时震惊一时的美男子,史书未曾详细记载其容貌,但是野史里与一些正史里稍有提及他的美貌。
野史记载
野史曾记载过刘方平是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人,甚至和二儿子刘含发生过鱼水之欢。更有传闻说刘方平在事业兴旺时包养过男宠。有野史记载刘方平曾逼良为娼,而被拐卖的少女正是他貌美如花的小侄女,《拟娼楼结怨》也正是当时所做。
家族成员
百科词条作者:小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pedia.cn/35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