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相机

编辑
本词条由“小小编” 建档。

徕卡相机是德国原装手工制作的相机。 1913年,第一部徕卡相机的原型(Ur-Leica)在韦茨拉尔市的恩斯特·莱茨光学工厂(E.LeitzOptischeWerke)制作。作为风光摄影使用的便携式相机,这台徕卡相机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毫米标准电影底片的35mm相机。它把电影底片的18×24毫米画幅扩展到24×36毫米,纵横比也随之从4:3变为3:2。 徕卡相机图片 徕卡经历了几次改良,在1923...

徕卡相机是德国原装手工制作的相机。

徕卡相机

发展沿革

编辑

1913年,第一部徕卡相机的原型(Ur-Leica)在韦茨拉尔市的恩斯特·莱茨光学工厂(E. Leitz Optische Werke)制作。作为摄影使用的便携式相机,这台徕卡相机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毫米标准电影底片的35mm相机。它把电影底片的18×24毫米画幅扩展到24×36毫米,纵横比也随之从4:3变为3:2。

徕卡相机

徕卡相机图片

徕卡经历了几次改良,在1923年巴尔纳克说服了他的老板恩斯特·莱茨二世制造31版的原型系列。在1925年的莱比锡德国展销会上,徕卡I(Leica I)一推出就立即取得成功。所用的爱尔玛50毫米f/3.5镜头由马克思·贝雷克博士设计,其4片4组设计受到蔡司天塞镜头的影响。焦平面快门速度可在1/20秒至1/500秒之间调整,此外还设有Z档(长时间快门,Z即Zeit,德语中表示时间)。

1930年,徕卡发布了带有39毫米螺纹可换镜头系统的徕卡I螺口版(Leica ISchraubgewinde),除了50毫米标准镜头以外,最初还有35毫米广角镜头和135毫米长焦镜头可供选择。拥有能与镜头对焦系统耦合的测距仪的徕卡II(Leica II)于1932年发布,这一型号装有分离的取景器和测距仪。

徕卡III(Leica III)的出现将快门速度的下限降至1秒,而IIIa则将上限提高到1/1000秒。徕卡IIIa是巴尔纳克去世前制作的最后一个型号。直至1957年,莱茨一直在改进该型号的设计,其最终的版本IIIg包括一个有若干条画幅框线的大取景器。

1954年,莱茨发布了徕卡M3(Leica M3),这是一个采用卡口镜头的型号。原先分离的测距仪和取景器在这个型号中合而为一,在大而明亮的取景器中间有一个更加明亮的对焦用双重图像,并引入了视差补偿系统。此外,这一型号还采用了可靠的橡皮牵引焦平面快门。这一个系列也持续的在改进,最终版本为M7和MP型,在装载不同镜头时会根据镜头的不同焦距(如28、35、50、75、90和135毫米)显示不同的画幅许多公司根据徕卡的测距仪设计制造了自己的相机型号,这其中包括日本雷泰斯(Leotax)、早期佳能(Canon),前苏联费德(FED)、佐尔基(Zorki),美国卡董(Kardon),法国富卡(Foca),英国雷德(Reid)的一些型号和上海牌58-II型。

自1964年起,徕卡生产了一系列单反相机(SLR),最初的型号为Leicaflex,继而有Leicaflex SL、Leicaflex SL2和与美能达公司合作的R系列的R3到R7。徕卡R8(Leica R8)完全由徕卡自行设计和生产。徕卡R9(Leica R9),可以与数码后背(Digital Module Back)共同使用。2009年,徕卡宣布R系胶片单反相机、镜头全面停产。

将徕卡的单反镜头与旁轴机身系列结合起来的是徕卡Visoflex系统,它采用一个反射镜盒装载旁轴系统使用的镜头(有对应螺口和卡口的版本),也可以装载对应该系统的专用镜头。该系统通过一个毛玻璃屏幕——而不是相机上的测距仪——完成对焦,一个将该反光镜与快门联动的系统完成底片的曝光。与相机的测距仪不同,这一反射镜盒可以使长焦镜头的对焦更容易。

徕卡在历史上有许多项光学方面的创新,例如非球面镜片、多层镀膜镜片和稀土镜片。徕卡镜头被认为能在最大光圈下提供卓越的性能,使其适宜在自然光线条件下进行摄影。

徕卡的相机、镜头、配件和销售文献都是收藏品,有几十种徕卡的书籍和收藏指南,其中著名的包括詹姆斯·L·拉格(James L. Lager)撰写的三卷本《徕卡,一部图像描绘的历史》(Leica, an Illustrated History),早期或罕见的相机和配件在市场上有着极高的价格。

在1986年,由于徕卡品牌的知名度,莱茨公司改名为徕卡。同一时期,徕卡的工厂从韦茨拉尔迁移至附近的索尔姆斯。1996年,徕卡相机公司从徕卡集团中分离,成为一家上市公司。1998年,徕卡集团拆分成两个独立的公司:徕卡微系统和徕卡地理系统。

2011年10月21日私募基金黑石集团( The Blackstone Group),将斥资约1.3亿欧元(约13.91亿港元),购入德国徕卡(Leica)相机股份公司44%股份,完成后黑石将成为Leica最大股东。

2018年3月12日,一台徕卡0系相机在奥地利维也纳展出。这台相机的编号为122,制造于1923年,是该系列生产的25台相机中的一台,最终,它以创纪录的240万欧元的价格被拍卖。

商业合作

编辑

2022年7月26日,海信集团与徕卡相机公司在德国慕尼黑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将展开深入合作共同加速超短焦激光电视在全球市场的应用和普及。

配置参数

编辑
型号:M9M8.2M8
发布日期:2009-9-92008-9-152006-09-15
厂家推荐价格:48000--
外观颜色:灰色

黑色

银色

黑色

黑色
影象传感器:9 x 35.818 x 27-
有效像素/总像素(MP):00MP/18.530/0.00MP-
影象大小:5212 x 34723936 x 2634-
镜头倍率:0.683-
存储格式:DNG

JPEG

RAW

JPEG

-
存储介质:SD

SDHC

SD

SDHC

SD
镜头操作:手动、自动自动-
感光度:Auto160-2500Auto160-2500-
对焦框:35 & 135 mm

28 & 90 mm

50 & 75 mm

24 & 35 mm

28 & 90 mm

50 & 75 mm

-
Frameline优化:1m7m0m
DNG格式:压缩压缩-
色彩滤镜:Adobe RGB/sRGBsRGB/Adobe RGB/ ECI RGB-
测光:测量快门叶片上灰色带的中央重点测光--
曝光补偿:3/5/7 images, 0.5 - 2.0 EV-
快门:电子控制式金属纵向快门--
快门速度(s):32 ~ 1/400032 ~ 1/8000-
闪光同步:1 / 1801 / 250-
连续拍摄最高速率(fps):00-
最多拍摄张数:810-
自拍设置:关闭/2秒/12秒2秒/12秒-
白平衡:Auto, 7 presets, Kelvin, ManualAuto, 6 presets, Kelvin, Manual-
取景器:---
LCD类型:LCD蓝宝石玻璃彩色TFT LCD-
LCD尺寸(英寸):---
像素:230,000--
电池离子充电电池--
外观尺寸(WxHxD)(mm):139x37x8060x80.20x36.906x80.2x36.9
重量(g):585545545
备注:---

功能特点

编辑

徕卡相机也同样进入到数码时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徕卡M8和M9。德国制造相机(leicastore-china)

徕卡M8是一款数码旁轴相机。外型上看,绝对的复古,M8镁铝合金的机身,手感很好,机身背面采用了一块2.5英寸23万像素液晶显示屏,显示效果没的说。这款相机采用了一枚柯达所生产的1.33X片幅(27.0×18.0毫米)1030万像素CCD感光元件,镜头卡口兼容具有能够识别6位编码功能的徕卡M卡口镜头(焦距在16~90mm的徕卡系列;1954年后出厂的所有21~90mm6位编码镜头);无6位编码M系列镜头,卡口倍率相当于35mm胶片照相机的焦距长度的1.33倍,可以选择的镜头,基本都是天价。快门速度1/8000秒-32秒,B门:4-1/8000秒,最高感光度ISO 2500,机身不带有防抖功能。存储方面支持SD/SDHC卡,电池标配了一块3.7VDC/1900mAh的锂电池。

M9延续了徕卡M系列相机的经典造型,外观改变不多。其机身采用柯达研发的23.9 x 35.8mm的全画幅CCD传感器KAF-18500,像素数达到1820万,传感器在周边微透镜的设计上与M8的传感器类似(周边微透镜偏向传感器中心,如此一来便可获得更好的周边成像表现)。并且采用了双影像处理器。

徕卡M9镜头兼容性与M8完全一致,所有1954年之后发布的21-90mm焦段镜头(数码或者非数码)均可支持,而且通过转接环还能支持其他的135mm交换式镜头。与M8一样,M9亦无低通滤镜,但是Leica官方声称,M9并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滤镜来解决偏色问题。同时,还支持TTL侧光。

镜头特点

编辑

徕卡相机自1913年开创35mm相机先河,与之配套的镜头便使人耳目一新。徕卡镜头从用料,机械加工,光学设计及研磨,都堪称艺术品级,它的成像质量和色彩还原,使大多数摄影者叹为观止,我对徕卡的每款镜头都情有独钟,更有将他们都收为己有而后快的欲望。

35mm 镜头被誉为准标准镜头,它的视角为64°左右,是最为常用的镜头,人们常常戏称这支镜头对被摄物体而言,前进一步为标准镜头,后退一步为广角镜头。由于它的视角不是太大因而边缘变形相对也小,它的景深相对同等光圈的其它长于35mm焦距的镜头要大,所以用它拍些纪实题材、风光、人物不多的合影都很实用。自从这个焦距的镜头问世,世界各个生产镜头厂商,都下过大力气研制过多种这款镜头,它生产历史之长,结构变化之大,是大多数其它焦段镜头无法比拟的。

徕卡35mm镜头产生于1930年,那一年徕卡生产出具有革命性的相机——C型徕卡,与之配套有3支镜头,除了 50mmF3.5Elmar和135mm F4.5 Elmar 外,还有一支35mm F3.5 Elmar 镜头。这是我知道的,徕卡迄今为止生产最早的一支35mm焦距的镜头。这支镜头光学结构为3组4片,在光圈叶片的前边有2片独立结构镜片,在光圈叶片的后边有2片胶合在一起的镜片,所有镜片无加膜。用此镜头拍摄黑白胶片,在侧光时解像力和影调层次均有不错的表现,在逆光时使用大光圈产生比较大的光晕,光圈收小后情况有所改变,但仍不能全部排除光晕。拍彩色片感觉色彩饱和度不够,增加曝光量,色饱和度有所增加,但色彩不够明快和艳丽,这可能与镜片没有加膜有关。

徕卡相机

1948年徕卡推出一款35mm F3.5 Summaron镜头,结构为4组6片,光圈叶片前为2组镜片有1片为独立结构,另2片为胶合结构,光圈叶片后也为2组,有2片胶合1片独立,前后组为对称式,这种结构为以后徕卡35mm镜头的演变打下了基础。我试用一支50年代生产的单层加膜的这种镜头(M口),拍黑白胶片它依然秉承徕卡镜头的传统韵味,在使用彩色片时,色彩还原与现代生产的镜头并无二致,在逆光时除有少许光晕以外,其它方面无可挑剔。

随着摄影术的发展,尤其是纪实新闻的需要,镜头都在向大通光量发展,最大相对孔径越做越大,为了顺应潮流,1958年徕卡生产了两支孔径不同的镜头。这2支头都曾是我多年使用过的,对他们的成相质量非常满意,是我的心爱之物。这两支镜头一支是35mm F2.8 Summaron镜头,结构与35mm F3.5 Summaron一模一样,只是最大相对孔径由原来的F3.5增大到F2.8,这支镜头无论是用黑白胶片还是彩色胶片,拍出的照片素质都堪称一流,对暗部影纹表现得更加突出,高光部分控制得恰到好处,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同年生产的另一支镜头是被摄影界神化了的 35mm F2 Summicron,它是由6组8片构成,前后两组镜头为对称式,前组4片有1组胶合镜片,2片独立镜片,后组与前组一样。镜头最大相对孔径做到F2,在全开光圈情况下,边缘成像质量就不会太好,为了改善大光孔的边缘成相质量,这款镜头在光圈叶片的前后各增加一片荧石玻璃所磨制的镜片,这样改善了镜头边缘成像质量,并拓展了影像暗部和亮部的表现范围,明显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纵深感,使画面更富立体效果,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这支镜头深受日本影人的崇尚,他们称作“八枚玉”。这支镜头虽然得到了多方赞誉但是它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普及性差。由于生产年代距今较远,它的加膜和矫正变形还存有一定的缺陷。

由于6组8片的镜头造价太高,为了普及光圈F2 的镜头,1969年徕卡公司经过重新设计生产了一款新的4组6片35mm F2 Summicron的镜头),结构为对称式,光学结构和F3.5光圈的Summaron一样。试用表明黑白影调反差有些增强,暗部和高光部层次有些减弱,解像力一般,总体依然是徕卡镜头的味道。

可能由于人们对8片镜头的怀念,1979年徕卡又重新设计一款35mm F2 Summicron7片5组结构镜头。单从结构上看与前4组6片镜头很像,只是后镜组里增加1片镜片,这样就成了前组3片有1片是独立镜片,2片胶合镜片。后组有2片独立镜片,有1组胶合镜片。这支镜头对画面暗部及高光部的表现与6片结构镜头有明显的不同,整体素质接近8片6组结构镜头,这是一支大受摄影者欢迎的产品,它一直生产了近20年的时间。

代替球面7片5组光圈F2镜头的是1997年上市的35mm F2 Summicron ASPH非球面镜头,我认为这是一支全新理念的产品,这支镜头明锐度加强,色彩还原比以往徕卡头有些夸张,色彩的饱和度明显加强,拍出的画面给人一种明快鲜艳锐利的感觉,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在此还有3支应该提到的镜头,那就是1961年生产的35mm F1.4 Summicron镜头,这是一支专门为新闻记者设计的快速镜头,它是目前世界上相对孔径最大的 35mm 镜头,如再使用上高速胶片。在没有闪光灯的帮助下,你可完成很多弱光下的工作。这支镜头拍出的影像锐利,很适合制版印刷用,只感觉影调层次略欠。在1990年徕卡还出过一支 35mm F1.4 Summicron ASPH 非球面镜头,此镜头使用了2片非球面镜,总体结构为5组9片,这种镜头数量很少,笔者也没使用过。还有一支是1994年推出的并一直生产至今的35mm F1.4 Summicron ASPH 非球面镜头。他的光学结构依然是5组9片,只是后组有1片非球面镜片,我认为它是徕卡35mm镜头中最锐利的一支,拍出的照片影像边缘利索,线条清晰,当开至最大相对孔径拍摄时,影像边缘仍能保持很好的解像力,色彩还原好,饱和度很高,颜色有些夸张,它很受专业摄影记者的钟爱。

徕卡相机

徕卡相机图

一款镜头的优劣不能只看它的测试指标,指标是一种机械式的标准,它只能说明产品一部分性能。尤其是摄影镜头,它是摄影者心灵再现的工具,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徕卡镜头所拍出的画面质素,正是欧洲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结合的反映。我们要充分了解手中所使用的徕卡镜头的特性,充分发挥它的潜能,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新时代画卷。

知名品牌

编辑

自从第一部相机诞生到现在,在相机发展史上能称得上著名品牌的可能会有不少,这些甚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都可以看到。但是,在相机发展史上,选择某一个品牌的相机对于用户来说,不是选择那部相机,而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品牌可谓就是少之又少了。而著名的德国徕卡就是这样的一个品牌。

徕卡系列相机几乎是个神话,半个世纪不变的脸,极简单的功能,绝不妥协的制作,它位居谁都想颠覆,但谁也没有得逞的顶尖地位,它的优点、它的不尽人意,说不尽道不完,以至于只要谈徕卡,场面就热闹了。说它好的,声情井茂,说它不怎的,也是振振有辞。

据说在英国,一些绅士并不拍照,身上也常挂一台徕卡,作为有身份的象征。日本是相机生产大国,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徕卡迷。在徕卡身上,蕴藏着太多的神话,以至有时失掉了一些真实感。可以说,徕卡早已超越了作为工具的地位,己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

背负着文化,对徕卡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负担。徕卡拥有世界上最奇怪、最顽固的拥戴者。别的相机爱好者等待的是新功能、新款式,惟有徕卡迷,改一个小转盘都认为是暴殄天物。

徕卡相机无疑是现今制作工艺最讲究的相机,但徕卡的讲究从来就是自身的讲究,而不是为使用者的讲究,如果使用性与徕卡的讲究原则相冲突,徕卡一般不会屈就使用者的。

世界上没有一部相机是完美的,徕卡存在不足,并不意味其它相机就没有问题,只是厂家的选择或者使用者的看法不一样而已。徕卡的不尽人意,都是可以克服的,而它所能达到的高度,是其它相机无法企及的。把徕卡从神坛上请下来,它仍是一部最好的相机。

昂贵的价格是徕卡的品牌标志,同时伴随着的更是一种精湛的制作,一种深厚底蕴的文化——每一部徕卡相机都是可以陪伴我们走过一生的。就像一位多年收藏徕卡相机的老先生,半夜总从床上爬起,拿出徕卡相机,轻轻按动快门,在黑暗中听到那金属机件发出的依稀可辨的咔嚓声后安然入睡……关于徕卡的故事,常常让人心动,它身上的魅力和灵性,已成为许多人梦寐的向往。

然而徕卡又是所有相机中最保值的。50年前买的徕卡,50年后如果原价卖出,准会被抢破头。这就是徕卡的魄力。徕卡的传奇,徕卡的手感,被人渲染得神乎其神。但一台相机那种丝丝入扣的过片手感,是唬不住人的。转动徕卡的镜头,或者过片搬手,固然是一种享受,然而能拍出好照片才是硬道理,徕卡首先是一部杰出的相机。

徕卡M6是机械相机制造的巅峰,极少的电子元件只负责测光,“电池的非必要性”,使徕卡M6能持续维持效能,无论在摄氏零下25度还是在零上60度,徕卡M6都可以分毫不差地正常工作。徕卡不是一台万能相机,但在它所擅长的领域,又是最好的。选择徕卡还是不选择徕卡,是品位,是需要,是文化,是爱好,哪一个理由都行,无论哪一种理由都会牵扯很多哲学的思考。

昔日辉煌

编辑

徕卡相机坚固、耐用、性能好的特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充分体现。徕卡成了军用相机的首选,是当时随军记者的重要工具。记者奔波于世界各地环境恶劣的战场,一架轻便、坚固的徕卡135相机成了他们的最爱。

不但如此,96岁高龄辞世的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徕卡35毫米相机的摄影师,他以徕卡相机特殊的“观景窗”和精确的预估计划,捕捉人在事件发生时连续动作的最高潮。

徕卡相机源自德国,日耳曼民族的性格赋予它严谨的风格,历久弥珍。所以,徕卡相机的另一功能体现在于收藏价值。据徕卡收藏者介绍,徕卡每台相机都拥有一个单独编号,这个编号从第一台开始至今都是连续的,极具收藏价值,是“相机王国里的劳斯莱斯”。

概念产品

编辑

产品设计师Vincent Sall设计了一款和你手上的iOS设备完美结合的概念产品Leica X3单反,以Leica的色彩光环为设计出发点,将经典的Leica相头盖设计成一个强大的超级合体式单反相机,设计中的X3不仅能随时通过蓝牙将照片发送到iPhone或者iPad上,而且一甩镜头盖,相机便自动启动,感觉非常亮丽!虽然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和改进,才能真正具有“可投产”的意义,但根据设计师的本人解释,这款相机“填补了高画质大型相机和低画质电子产品之间的沟通鸿沟”。

摄影作品

编辑

徕卡相机摄影作品:

徕卡相机

摄影作品

徕卡相机

摄影作品

徕卡相机

摄影作品

徕卡相机

摄影作品

徕卡相机

摄影作品

徕卡相机

摄影作品

徕卡相机

摄影作品

徕卡相机

摄影作品

徕卡相机

摄影作品

徕卡相机

摄影作品

徕卡相机

摄影作品

徕卡相机

摄影作品

徕卡相机

摄影作品

徕卡相机

摄影作品

徕卡相机

摄影作品

徕卡相机

摄影作品

徕卡相机

摄影作品

-

百科词条作者:小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pedia.cn/24765/

(26)
词条目录
  1. 发展沿革
  2. 商业合作
  3. 配置参数
  4. 功能特点
  5. 镜头特点
  6. 知名品牌
  7. 昔日辉煌
  8. 概念产品
  9. 摄影作品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